今年以來,我市總體降雨量偏少且分布不均,特別是7月以來,氣溫偏高,江河湖庫水位持續走低,當前,我市處于防旱抗旱關鍵期。為確保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全市上下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持續加強部門聯動、信息共享、實時監測,不斷健全完善應急預案,抓實抓細防旱抗旱各項工作,強力保障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用水需求。
我市堅持精準識別、分類施策,由市安防辦與農業、水利、氣象、水文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溝通,及時對干旱風險進行會商研判,綜合分析雨情、水情、水庫蓄水情況,針對旱情不同區域采取不同防旱抗旱策略,根據水庫蓄水不均衡的情況及早部署防旱抗旱工作,著力提升防旱抗旱舉措的針對性、實效性,最大限度降低旱情帶來的損失。
各級農業部門利用提水泵站和抗旱機井抽水灌溉,督促鄉村兩級清挖溝渠,加強田間管理,全力確保灌溉溝渠渠通水暢,組織技術干部下到基層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指導農戶抗旱技能和補種改種,為糧食穩產豐收提供堅強保障。各級水利部門先后調度廣信區茗洋關水庫和廣豐區七星、軍潭水庫關閘蓄水并定時定量放水灌溉,切實做到及時調配水源、科學調度灌溉。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調度大量應急水泵幫助灌溉,調度消防車為取水困難地區送水,全力解決農戶抗旱灌溉用水燃眉之急。其中,市應急管理局前置在鄱陽縣、余干縣的大流量水泵已全部啟用。全市各地備齊備足人員物資、設施設備,迅速啟用抗旱應急機井、泵站,積極調配水泵等臨時提水設備、運水車,全力筑牢防旱抗旱“保障網”。各級氣象部門抓住有利氣象條件,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有效減輕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帶來的影響。
同時,農業、水利、應急、氣象、水文等部門自下而上建立了信息互聯互通渠道,及時更新共享各類信息,做到數據一致、口徑統一,積極查報旱情和抗旱投入情況,并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支持,為人工增雨、蓄水抗旱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