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信區緊緊圍繞“文化引領、產業融合、農民增收”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重點項目為抓手,持續深化“文化+”融合機制,全面激發鄉村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具有廣信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今年4月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聚勢引資強動能。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主動融入衢黃南饒“聯盟花園”合作共建大格局,通過資源共享、客源互送、線路共推,提升旅游產業的招引能級和區域品牌影響力。創新推行“每月一通報、每季一督查、年終一考核”的閉環招商考核制度。牢固樹立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堅持目標化分解、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的招商導向,從對接洽談、簽約落地到開工建設、投產運營,提供全程跟蹤和精準服務,全力推動文旅項目快落地、早見效。2025年,全區文旅口共布局重點建設項目10個,其中續建項目3個,新開工項目7個。
創新融合添活力。深入探索“生態+”“文化+”“旅游+”融合模式,積極拓展“兩山”轉化路徑,著力構建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做優“土特產”文章,推動農產品向旅游商品轉化,在望仙谷景區集中布局紅糖、谷酒、醬油、豆腐等傳統手工作坊,推出特色小吃百余種。積極培育文旅新業態,引入影視拍攝、網紅直播、非遺體驗等項目,今年4月電影《斬毒突擊》于楓嶺頭713礦生活區開機,創新推出九井口咖啡、松野茶咖等“鄉村+咖啡”項目,為鄉村經濟注入全新動能。通過精準對接市場供需,全區旅游業帶動就業超過7萬人,人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切實將創新模式轉化為可觀的經濟效益。
賦能振興拓前景。創新人才機制,深挖文化內涵,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靈魂。創新實施文化特派員制度,選派29名專業人員下沉鄉鎮,成為策劃“鄉村文化節”“非遺市集”等特色活動的“主心骨”。深入挖掘辛棄疾詩詞、畬族文化等獨特IP,打造“一鄉一品”文化標識,成功打造了五府山鎮畬族“三月三”、鐵山鄉“楊梅采摘”等知名文旅品牌,帶動村民顯著增收。通過文旅聯動發展萬畝茶園、果園等特色產業,帶動2萬余農戶戶均年增收約1.2萬元,16個重點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百萬元。同步開展非遺技藝、鄉村主播等培訓,累計培養本土文藝骨干500余人,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關鍵轉變,讓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體力量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