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脈深處的廣信區上瀘鎮,一場以水為脈的振興實踐正在上演。2025年上半年,這個小鎮以“上涌新潮向深藍,瀘水情深納百川”的魄力,在產業發展、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中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
產業振興:讓“水中金”與“綠銀行”富了百姓
走進上瀘鎮的鱘魚養殖基地,78座魚池波光粼粼,加工廠里機器轟鳴。這里不僅解決了100多人就業,更讓鱘魚卵變成了“黑色黃金”——憑借上饒首家“出境水生動物養殖資質”,上瀘魚子醬遠銷海外,帶動群眾人均年增收超4萬元。與此同時,2000畝茶園鋪就“綠金路”,9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其中百余脫貧戶年均增收超1萬元,茶葉真正成了群眾捧在手里的“致富葉”。
生態蝶變:水清岸綠留住鄉愁
昔日的垃圾死角變成了8100平方米的美麗庭院,1800余噸垃圾被清運出村,破損廣告、雜亂管線得到全面整治。10.2公里溝渠重現清流,大坳水庫連續42個月保持Ⅰ類水質,河長、林長的腳步踏遍山水間。1076萬元銜接資金鋪就8條振興路,“魚子醬”特色品牌帶動就業崗位遍布鄉野,生態美與產業興在這里同頻共振。
民生暖流:幸福底色越擦越亮
60個公益崗位照亮困難家庭,95%的醫療保險參保率筑牢健康防線,社會救助溫暖千家萬戶。160余場文明實踐活動喚醒鄉土記憶,“送戲下鄉”讓歡聲笑語傳遍街巷。60余起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8件信訪件得到妥善處理,173件“E呼即辦”工單實現100%滿意辦結,民生實事辦到了群眾心坎上。
如今的上瀘鎮,鱘魚池映霞成“金沙池”,茶葉山疊翠變“惠民山”。上半年1.31億元稅收收入、2.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的亮眼成績,見證著這個山區小鎮以水為脈、向“深藍”挺進的決心。執藍為筆、繪產為卷、融文為魂,上瀘鎮正以劈波斬浪的姿態,在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林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