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在信州區的街巷村落,一群身著紅馬甲的社工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奔波。他們穿梭在低保戶家中、病床前、校園里,用專業和愛心為群眾解決一個個急難愁盼問題。近年來,信州區社工隊伍以“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為宗旨,成為群眾身邊靠得住的“貼心人”。
一把輪椅托起的希望
“現在我能自己推著輪椅去曬太陽了!”茅家嶺街道茅家嶺村的彭大叔撫摸著嶄新的輪椅,眼眶濕潤。行動不便的他,因為缺少輪椅無法出門。茅家嶺街道民政服務站的社工在走訪中得知后,立即啟動輔助器具申請程序。當申請因照片問題被駁回時,社工們沒有放棄,而是反復協調殘聯重新提交材料,最終將輪椅送到彭大叔家中。
社工小胡的手機里至今存著十幾條與彭大叔的聊天記錄:從政策解釋到進度查詢,從材料補充到送貨上門,每一條信息都記錄著這場溫暖的“輪椅接力”。
跨省奔跑的生命守護
“小劉,材料都寄到了,你放心!”朝陽鎮民政服務站的社工小虞掛掉電話,擦了擦額頭的汗。電話那頭,21歲的骨肉瘤患者劉某喜虛弱地道謝,聲音里帶著久違的希望。這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已經與病魔抗爭了4年。右腿截肢、癌細胞轉移、每月上萬元的醫藥費,讓這個本就困難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外債。
“我們得幫他們抓住每一根救命稻草?!鄙绻ば∮萘⒓葱袆悠饋?。白天,她往返于民政局和醫院,幫劉某喜整理“衛惠?!崩碣r材料;深夜,她伏案研究政策,為這個特殊家庭量身定制幫扶方案。最棘手的是戶籍遷移問題,遷移手續一度陷入僵局。小虞頂著烈日,連續三天陪同劉某喜的舅舅跑派出所。當工作人員提出需要河北方面的證明時,她二話不說自掏腰包將材料快遞至河北。那段時間,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微信里全是與醫保局、派出所、快遞公司的對話記錄。
朝陽鎮民政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化身“多面手”:一邊協助申請“衛惠?!崩碣r,一邊辦理臨時救助。如今,救助金已經落實到位,“衛惠?!背绦蛞惨呀泦樱瑒⒛诚材赣H激動地說道:“她們不僅救了我兒子的命,還救了這個家。”
點滴陪伴成最暖回憶
在秦峰鎮管家村,孤兒余某敏的成長軌跡里深深烙著社工的印記。從寒冬送棉被到夏日備防暑用品,從贈送書籍到陪同就醫,社工的幫助覆蓋了女孩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見證了她從內向到開朗的蛻變。有一次社工通過小敏的朋友圈以及翻閱檔案,在小敏生日那天,帶上了牛奶、水果入戶為她過生日,用無微不至的關懷,一點一點融化著女孩心中的堅冰。從需要幫助的困境兒童,到即將踏上實習崗位的準畢業生,小敏的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社工的心血。
這些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只是社工們日常工作的縮影。截至目前,信州區8個鄉鎮街道民政服務站已開展各類探訪35000多人次,社區活動近600場,累計服務6萬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