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東北師范大學8名大學生組成的支教小分隊,在萬年縣裴梅鎮開展了一場富有成效的“三下鄉”支教活動。這支精干的隊伍用專業與熱情,為鄉村孩子們開啟了一扇通向科學世界的大門。
清晨八點半,裴梅鎮“愛心暑托班”教室已座無虛席。數學課上,物理系的小胡老師用“稻田分塊”的實例講解幾何面積計算,抽象的公式頓時生動起來?!霸瓉頂祵W就在我們身邊!”孩子們恍然大悟的神情讓支教隊員倍感欣慰。
生物課堂更是妙趣橫生。當支教老師展示顯微鏡下的植物細胞時,教室里爆發出陣陣驚嘆。小張老師就地取材,用稻葉做實驗材料,講解光合作用原理?!袄蠋?,我長大了也要當科學家!”一個小男孩的宣言引得滿堂歡笑。這種將專業知識與鄉土元素結合的教學方式,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孩子們的科學思維。
下午的富林村教學點,30多名留守兒童早已等候多時??紤]到農村學校實驗設備有限,支教團隊特意準備了簡易實驗器材。物理課上,用礦泉水瓶制作的“水火箭”騰空而起,孩子們在歡呼聲中理解了反作用力原理。
化學課變身為魔法秀場?!盎鹕絿姲l”“色彩變幻”等趣味實驗輪番上演,支教老師用食用堿、白醋等生活用品,演繹奇妙的化學反應?!袄蠋?,化學原來這么好玩!”孩子們圍著實驗臺不肯散去。課后,支教隊員還特別叮囑實驗安全須知,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探索的種子。
“這些孩子對知識的渴望超乎想象?!敝Ы剃犻L小汪感慨道。為了這次支教,團隊精心備課兩個月,針對農村學生特點設計教案。他們發現,鄉村孩子雖然基礎薄弱,但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
一天的支教短暫而充實,師生們都意猶未盡。臨別時,孩子們用歪歪扭扭的字跡寫下感謝卡片,支教隊員則留下聯系方式,承諾長期輔導。這場支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心靈的對話。當大學生們用專業反哺鄉村,他們也在這片土地上收獲了最珍貴的成長禮物——懂得了教育的真諦在于點燃心火,而非填滿容器。(曹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