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盧藝超 王濤報道:近日,上饒市博物館正式啟動國家文物保護項目,對館藏的119件(套)珍貴青銅文物進行科學修復。這批文物種類豐富、時代跨度長,經過修復后將陸續展出,呈現更完整的歷史風貌。
這些文物均為三級珍貴文物,涵蓋商代至明代多個歷史時期,器型包括鼎、戈、劍、車馬器、樂器、貨幣、造像等,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其中,戰國錯金銀帶鉤、宋代“饒州鏡”系列等獨具地域特色,是研究上饒古代冶金、商貿、軍事的重要物證。
受溫濕氣候環境影響,加之年代久遠,這批青銅器普遍存在表面污垢、有害銹斑、結構斷裂或變形等情況,部分文物已經出現安全隱患,亟須科學修復。
修復過程中,市博物館專業團隊結合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文物保護修復的科學性和精細度。以館藏的一件銅簋為例,修復人員首先通過光譜儀對文物表面和內部結構進行檢測,確認其表面存在有害銹斑,再用專用工具仔細剔除,并進行化學穩定處理,最大程度保護原貌。
據介紹,本次修復工作預計持續三個月,后續文物將在展廳中陸續亮相。修復完成后,文物不僅觀感更好,展陳效果也將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