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萬年縣第一小學開展以“旋轉”為主題的盲盒教研暨“現場改課”活動。五年級數學組蔡民銘、徐青青兩位教師以“同課雙構”模式演繹智慧課堂,將AI技術巧妙融入教學,通過“操作-觀察-建模-創造”的教學路徑,引領學生在程序指令中解碼旋轉奧秘,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圖形運動的數學之美。
五年級數學組以“旋轉”為支點,撬動了一場深度教研的思維風暴。五位青年教師在組內進行多輪磨課研討,以“聚焦核心素養,深化學科融合”為方向,在“設計-實踐-反思-重構”的循環中,探索數學本質與教學藝術的融合之道,演繹了一曲團隊共進的教研樂章。
五年級數學組對兩位教師的現場授課進行了深入研討與交流,也針對性地提出了修改建議:課前可嵌入學??萍脊澔顒訄D片,更能體現出數學與科技的融合;在引導學生過程中,適當增加鼓勵型評價語,要讓學生感受到和諧朝氣的課堂氛圍;課堂最后升華階段,可讓部分學生上臺現學編程指令,設計旋轉圖案;學生展示所設計的旋轉作品時,要讓學生互評、自評,充分發揮評價的潛在作用。
兩節課之后,各位數學教師再次對兩節課進行深入探討:這種授課模式體現了數學與美術、科技的深度融合,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旋轉三要素的本質,引導學生完整描述物體旋轉運動過程中,三要素缺一不可;學生小組合作可以多放手一些,留足學生充分思考與展示匯報的時間;教師語言(尤其是問題指令)可以更精準性、教學思路可以更清晰些、課堂活動的銜接度可以結合得更緊密一些;師生的和諧氛圍是課堂的催化劑,還可以再濃厚一些。
當旋轉的數學原理遇見藝術創作,當幾何變換邂逅科技實踐,學科間的壁壘自然消融,知識的生命力蓬勃綻放。該校期待更多教師打破學科藩籬,在數學的嚴謹性與藝術的創造性之間架設橋梁,在邏輯推理與工程實踐中尋找平衡,讓數學課堂成為培養核心素養的沃土。
萬年縣第一小學將繼續探索“數學+”的無限可能,讓每位教師都成為學科融合的擺渡人,用數學的理性之光照亮跨學科學習的航道,培育出既有科學素養又具人文情懷的時代新人。(葉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