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陳茜 記者方子健報道:作為一家高素質農民培育機構,萬年縣鄉村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精心培育高素質農民,積極推廣馬家柚產業重大技術和優質再生稻新品種及種植技術。同時,注重鄉土人才的發掘,把有思想、有闖勁、懂技術的會員送到更高層級的培訓班去學習。一年來,該協會培育高素質農民232人,選派8名會員參加全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培訓,其中1名會員考上了“一村一名大學生”本科班,進入江西農大深造,會長施勇武被江西農大繼續教育學院聘為農民創新創業導師。
一年來,我市緊緊圍繞糧油穩產保供任務,聚焦技術技能水平、產業發展能力、綜合素質素養協同提升,推動全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提質增效,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2024年全市培育高素質農民2520人。
我市統籌用好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涉農科研院校和農技推廣機構等資源,支持優質公益性培育機構長期穩定承擔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有序引導和規范社會化培育機構承擔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2024年全市確定培育機構16家;精選省內外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農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作為實訓基地,全市已入庫基地254家;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農技推廣骨干、特聘農技員等納入師資隊伍,全市入庫師資519人,進一步健全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提高培育成效。
通過科學合理設置培育課程,我市開設了“千萬工程”、農業信貸擔保、農業生產經營技能、農業安全生產、電商等課程,增強了課程的針對性、有效性和趣味性;遴選優質學員,把有培育需求的農民納入培育對象。在培育中開展學習競賽和搶答,充分調動了農民學習的積極性;創新課堂教學、現場實訓和線上培育方式,市級6期高素質農民培育班就有5期在浙江省開化縣、金華市、衢州市等地開展現場教學,拓寬了農民的視野,增長了農民的見識。
市縣兩級業務部門加強對培育機構的指導和監管,認真履行開班審批(包括課程設置)、培育對象審核,培育過程抽查等職責,并通過微信班級群、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現場抽查等方式了解培育動態,掌握學員出勤率、培育時長、培育進度和培育質量,加強培育全程監管,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