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招大引強,實施優強企業培育行動。動態優化更新產業鏈“四圖五清單”,聚焦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瞄準三類500強重點目標企業進行對接,著力引進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按照園區產業定位繼續加大項目謀劃和引進力度,特別是機械電子、醫藥化工下游產品延伸及配套轉化項目,不斷提高經濟總量,力爭引進優強項目5個。
堅持產業集聚,實施滿園擴園壯大行動。緊緊圍繞“1269”行動計劃,聚焦“1+2+N”產業體系,打造鏈長制升級版,重點錨定黃金、機械制造、數字經濟、醫藥化工、遮陽等產業鏈持續發力,引領產業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同向用力、協同發展。持續鞏固實施“黨建+產業鏈”引領工程,筑牢“鏈長”與“鏈主企業”溝通橋梁,助推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努力營造最優產業鏈生態。
堅持提升平臺,實施產城融合園區升級行動。持續優化開發區承載平臺,推動高新區調園擴區工作。在提高入駐率的基礎上,大力實施“工業上樓”計劃,加快推進50萬平方米工業標準廠房建設,力爭入駐率85%以上。集中打造小微企業孵化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推動產業集聚。大力推進高新區數字化轉型和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信息網絡綜合承載能力,打造省、上饒市、高新區、企業四級聯動的開發區智慧云平臺,構建數字化轉型標桿園區。
堅持科技創新,實施創新強園支撐行動。深入開展兩化融合“個十百千萬”工程,大力推進“揭榜掛帥”實施關鍵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種子行動”,推動各類企業融通創新、跨界協同,著力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力爭到2024年底,培育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4家以上、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0家以上、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0家以上。
堅持要素精準,實施“兩型三化”提檔行動。加快推進園區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建設提速,著力提升園區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水平,努力實現園區發展質量全面提檔升級。加快園區智慧平臺建設,打造智慧園區運營服務體系。深入實施“節地增效”行動,強化“畝產論英雄”激勵引導,建立健全高新區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標準體系和工作機制。開展開發區閑置土地清查統計,依法依規推進閑置土地處置、盤活利用。因地制宜制定完善開發區低效產業用地,尤其是“僵尸企業”占地的盤活利用方案,加大盤活力度,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堅持優化服務,實施高水平營商環境提升行動。探索推行“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模式,實行“一窗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窗口出件”,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做到“園區事情園區辦”。持續推進市政府主要領導一線督辦,職能部門首席代辦、對口鄉鎮貼心幫辦的“三辦”機制,繼續打造“政策直通”“服務直達”“問題直解”的“三直”服務品牌。加強與國內一流物業、人力資源、金融等服務公司的戰略協作,大力實施服務品質提升行動,推動以物業、通信為中心的基礎服務,以智慧園區構建為契機的政務服務,以破解用工難為突破口的人力服務,以化解企業資金需求為導向的金融服務“四大”基礎服務優化升級,讓企業辦事效率更高,享受服務更優。(胡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