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戚虹鴻報道:今年6月,信州區三江全域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及改造項目(一期)用極短時間就完成了從申報到開工的全部審批流程。該項目依托“一件事”集成服務,一次性申請辦理施工許可、消防審查、排水許可及水電氣網報裝等多項手續,真正實現了“一表申請、一窗受理、分口出件、數據共享”。這是我市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流程線上辦理的生動縮影。
我市扎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創新數據歸集、數據共享、數據運用方式,以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為依托,有效推動工程項目審批實現流程再造、制度重構、模式變革、效能提升。
為實現數據全口徑歸集、全周期共享,我市建立了“一碼全鏈”機制,構建起覆蓋項目、企業、人員等多維度的數據庫,出臺了《上饒市數據底座公共數據規范》等系列制度文件,打通數據壁壘,優化與政務服務平臺、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等多系統的對接機制,已實現33個系統數據互聯互通,完成超300萬條數據交換,真正做到了“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全面實施“三個之外無審批”,將43項審批事項全部納入標準化清單,14個部門審批人員集中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全流程線上辦理,已累計辦結線上審批項目近1.7萬個,簽發電子證照1.3萬余張;智能輔助系統“一碼清”提供標簽式指引和“一鍵申報”等功能,推動企業申報一次性通過率提升至92%,審批退回率下降67%;通過“效能看板+跟蹤督辦”機制,實現對審批進度的實時動態監管,審批效率整體提升26.8%。
構建起全場景覆蓋的數字監管體系,對建設項目、承發包、施工許可證等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自動化生成“監管項目”數據,并整合投資額度、審批進度、風險點位等核心指標,打造出全景式“數據駕駛艙”,可視化呈現營商環境、行業發展、項目投資等數據。同時,以“數字化圖紙管理”為主線,實現了從圖審、竣工驗收至檔案歸檔的全流程無縫閉環管理;依托風險規則庫與數字模型,實現審批超期、資質異常等情況的實時預警,變“經驗驅動”為“數據驅動”。
從“企業跑腿”到“數據跑路”,從“多頭申報”到“一網通辦”,我市通過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切實提升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為各類經營主體帶來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務體驗,也為城市建設與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