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戚虹鴻報道:9月17日,記者從“奮戰‘十四五’鑄輝煌 新發展理念著華章”創新發展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我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在優化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經濟、新型工業化、市場監管、外貿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我市聚焦營商環境優化,錨定“可比長三角、全國一流”目標,創新推行“E呼即辦”機制,累計受理處置群眾訴求超48萬件,群眾滿意率達98.07%。通過高位統籌、精準施策、融合創新,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優化營商環境。2024年新增經營主體7.6萬戶,總數達57.3萬戶,承擔了80%以上城鎮勞動力就業。
以改革創新與數字賦能為雙引擎,我市在政務服務領域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舉措,實施26項自然人和法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減跑動、減材料、減時限70%以上,其中“出生第一件事”被譽為“最有溫度的改革”,“義務教育入學一件事”入選全國典型經驗材料。對標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持續拓寬“異地通辦”朋友圈,與浙江、上海、江蘇、安徽等省份70余個城市建立“異地通辦”協作關系,政務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全市數字經濟成果豐碩,2024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2161.5億元,位居全省第二;建成5G基站16625個,投用標準機架5708個,智算規模達200P;數字文創、數字營銷、數字人資、數據標注等核心業態快速發展,中旭未來成為全省首家互聯網上市企業。
工業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全市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從3632億元增加到6261億元,年均增長18.1%;光伏新能源產業成長為千億級產業,有色金屬產業營收突破2600億元;晶科能源成長為全市首個千億級企業,光伏組件累計出貨量全球第一;建成全國首個光伏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6家企業入選國家5G工廠名錄。
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企業開辦、變更、注銷等事項基本實現一日內辦結。全市實有經營主體總數達58.78萬戶,2020年以來凈增經營主體15.82萬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30.58億元,惠及企業390家;商標有效注冊量達到12.16萬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達33件。
我市大力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全市貨物貿易規模2024年達到450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74.8%;“新三樣”產品占外貿出口的80%,跨境電商超過150億元;進出口備案企業突破2000家,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上饒綜合保稅區2025年7月開始封關運行,預計年進出口額達到80億元。
科技創新實現歷史性跨越,全社會研發強度從2020年度的1.47%持續提升至2023年度1.91%,躍升至全省第3位;2024年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64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36家,科技型企業總量實現翻番,涌現了一批獨角獸、瞪羚等高成長性企業;構建“研發孵化在上海,轉移轉化在上饒”跨區域協同創新模式,建成運營全省首家長三角“科創+產業”雙向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