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擴建”雙輪驅動
信州教育以“硬件升級”撬動“質量躍升”
信州訊 信州區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緊扣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主線,通過大手筆投入、高標準建設、智能化賦能,全面提升學校硬件設施水平,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通過新建和改擴建現代化校園,推動智慧教育城鄉全覆蓋,信州教育正以“硬件升級”撬動“質量躍升”,譜寫新時代教育惠民的生動篇章。
擴容提質,打造現代化教育新地標。該區堅持把學校建設作為民生工程的“先手棋”,通過“新建+改擴建”雙輪驅動,持續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其中,上饒市第一小學三江總校作為區域教育名片,自2021年起,總投資2.2億元,配備VR教室、機器人訓練室、校園電視臺等30余個功能教室,實行“一校兩區”的管理模式。2023年以來,全區累計投入約5.98億元,新改擴建信州中專、七小、十一小、鳳凰學校等10所學校,新增學位2340個。2025年春季啟用的上饒市第七小學新校區,更以恒溫游泳館、黑匣子劇場、勞動實踐長廊等特色設施,助力學生在現代化環境中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數字賦能,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該區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推動教育公平的“加速器”,全力打造“數字校園”。2023年信州教育城域網全面建成,全區所有學校、班級接入1000M帶寬,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全覆蓋。依托江西電信教育云平臺,農村學校通過“同步課堂”與城區名校共享優質師資。例如,靈溪中心小學等偏遠學校的學生不僅能與城區學生同上一堂課,還能通過云平臺獲取海量教學資源,實現“城鄉教育零距離”。
在教學場景創新上,信州區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例如,部分學校引入虛擬實驗室、3D地圖等數字化工具,讓物理電路實驗、歷史地理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等教學場景更生動;教師通過AI學情分析精準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實現“因材施教”。
強師興教,培育高質量發展軟實力。硬件升級的同時,該區同步推進師資隊伍建設。通過“聯片教研”“云端研修”“青藍工程”等舉措,構建“城區帶鄉村、名校帶薄弱”的教師成長體系。目前,信州區教研中心通過“骨干教師巡課”“主題教研展評”等活動,帶動城區薄弱校教師和鄉鎮學校教師提升教學能力;開設線上“名師講堂”輻射引領,推送新課標解讀、信息技術融合等專題微講座和優秀作業設計案例,突破時空限制共享優質資源。組織“信州名師”培養對象赴上海優質名校跟崗研修,通過沉浸式學習,幫助名師拓寬視野,更新理念,提升教學研究與教育創新能力。研修結束后,研修人員在區內匯報展示,實現“一人參訓、全校受益、全區輻射”的聯動效應。
(龔又琦 林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