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繞巷流淌的李坑
江嶺花海
曉起秋色
粉墻黛瓦的江灣
嚴田小火車
汪口古村
靈巖洞
篁嶺曬秋
本報記者 吳淑蘭 文/圖
夏末的余溫還未完全散去,婺源的初秋已乘著云霧、攜著薄露悄然而來——不是急著換色的濃烈,而是像被徽墨輕輕暈開的淡影,將遠山的黛、云霧的柔,都揉成了讓人一眼淪陷的模樣。村村是畫,步步皆景,行走其間,總覺有細碎的聲響在耳畔輕拂,那是墨色流轉間,藏在婺源初秋里的溫柔絮語。
嚴田稻浪翻涌,小火車載著童謠穿行
嚴田的靈魂,是那棵庇佑村落的千年古樟,是婺源水口文化的活化石。溪邊竹筏輕漾,老樟下的秋千晃著孩童的笑聲;農人牽著水牛走過石橋,蹄聲踏過青石板,與潺潺溪流相融,和遠處大片田野構成“天人合一”的田園畫卷。
在嚴田村,乘一列復古小火車,載著風的繾綣緩緩前行。車窗外,稻田正悄悄褪去濃綠,一寸寸染上淺黃,像被秋光輕輕吻過,藏著季節流轉的溫柔。遠山如黛,在云霧里時隱時現,仿佛跟著鐵軌的節奏輕輕搖晃。粉墻黛瓦嵌在大片稻田里,像未干的水墨畫里點染的生活氣息,偶有荷香飄來,混著泥土與草木的芳香,格外沁心。白鷺掠過田疇,翅膀帶起的風,把光影晃成了流動的詩,連望向遠方的目光,都跟著變得柔軟。千年古樟的影子被拉得很長,與溪澗的波光相“撞”,濺起滿袖清歡。
這些景致凝成了最動人的邀約,這個九月來嚴田吧!乘上鳴笛的小火車,讓秋光漫過指尖,看山水在眼前鋪成畫卷。所有的心動,都藏在這里,等你來遇見。
靈巖洞尋幽涼,藏著水鄉獨有的雅致
若想尋份幽涼,便往靈巖洞去。
靈巖洞群由36個溶洞組成,地下暗河蜿蜒流淌,石筍林立,鐘乳如星,像被時光偷偷雕琢的地下宮殿。
鐘乳石倒懸,頂端垂下的水珠在燈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帶著觸手可及的清涼。游客踏過石階時總忍不住驚呼:“像闖進了《西游記》里的水簾洞,只是更靜更涼。”
乘一艘小船穿過地下暗河,兩側石幔如垂簾擦著船身掠過。抬頭望,一根“定海神針”赫然入目!那石柱從洞底直抵穹頂,穩穩鎮住這方億年溶洞。乘船出溶洞,眼前豁然開朗。一汪碧綠的湖水映入眼簾,像被群山捧著的翡翠。遠處青山層層疊疊,山腳村落炊煙裊裊。潑墨般的景致里,藏著水鄉獨有的雅致與驚艷。
江嶺花開成海,送上初秋頂流浪漫
當秋光漫過江嶺,這片沉淀著千年農耕智慧的梯田,正被大片波斯菊“點燃”。金色花海在田壟間起伏舒展,驟然把山野的靜謐釀成了滿是生機的秋日詩篇,一起來迎接金色花海的顏值暴擊吧。
登高望去,才懂“花漫梯田”的驚艷。漫無邊際的梯田順著山勢蜿蜒,田埂如大地鐫刻的脈絡,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而就在這古樸梯田的懷抱中,金色花海以鋪天蓋地的氣勢漫過田疇,風過時整片花海便化作流動的錦緞,仿佛大地將秋日的所有熾烈都凝成了這觸手可及的璀璨。
漫步花海間,又會撞見另一重驚喜——原來這還是個被金色包裹的童趣秘境!戴斗笠的稻草人玩偶、咧嘴笑的小動物,還有超多網紅打卡裝置,錯落分布在這金色的花海中,千萬朵波斯菊圍著巨型稻草人,像給樂園鋪了層鮮活錦緞,連遠處的徽派屋角都成了最好的背景。
若想讓這份愜意再添幾分悠然,就往一號觀景臺去。點杯云端咖啡,就著開闊視野慢慢飲,仿佛連時光都被拉慢,滿心都是云端般的松弛愜意。
溪水繞巷流淌,古村藏著鮮活詩意
溪水繞著李坑的青石板巷緩緩流淌,這是初秋最動聽的旋律。古橋靜臥溪上,小船從橋洞劃過的瞬間,漣漪順著水流漫到溪邊。婦人拿起搗衣棒,孩童追著光斑跑,煙火氣悄悄漫進每一扇雕花木窗,都是古村最鮮活的模樣。
江灣的明清古宅立在秋光里,斑駁墻面藏著千年文風。景區內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徽派民居,這些建筑粉墻黛瓦,飛檐翹角,“三雕”工藝精湛,精美絕倫,盡顯古徽州建筑藝術精髓與文化底蘊。梨子巷36館更是文化薈萃之地,多業態融合勾勒出鮮活的徽州文化全景圖。豆腐架、抬閣、徽劇、儺舞、三雕等非遺項目隨處可見;還有打麻糍、尋找貨郎擔師傅、打鐵等民俗體驗;更有糯米子糕、清明粿等婺源特色美食,從多重感官為游客呈現一場非遺民俗的盛宴。
因地處雙河匯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的汪口,永川河碧波如鏡,古埠頭的石階延伸至水中,老街的馬頭墻投下整齊的陰影,“俞氏宗祠”的木雕在陽光下愈發鮮活。
思溪延村靜臥在青山與田壟的懷抱里,藏著徽商的“豪宅密碼”。 “振源堂”“承裕堂”等連片的古宅與青山相映,“三雕”藝術在此極盡精巧,在陽光下顯露出每一刀的力道,《聊齋》取景地的老門樓上,銅環泛著時光的印記。
曉起的街巷間,古意與茶香纏纏繞繞。這里,古樟參天,枝葉繁茂,投下大片濃蔭,青石板街巷,曲曲折折,回環如棋局。
篁嶺曬秋人家,五彩斑斕繪秋聲
在婺源篁嶺的層巒疊翠間,一幅最生動的秋日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一個個圓圓的竹匾依次排開。辣椒紅得耀眼,玉米金燦燦,各種顏色交織在一起,層層疊疊的曬匾,將整座山村裝點成一塊巨大的、流動的調色板。你若站在曬工坊往下望,便能將這人間最美的秋色盡收眼底。
清晨的露水還掛在辣椒串上時,篁嶺的屋頂已經開始熱鬧起來。曬臺上,大媽們一邊嘮著家常,一邊麻利地圍著曬盤切辣椒。金燦燦的南瓜片在身后掛成一片暖黃,飽滿的玉米棒和紅艷的辣椒串從隔壁曬架探出頭來,像是串起的一個個小太陽??諝庵袕浡咔逍碌南銡猓矎浡斋@時節特有的喜悅。
在這里,秋天不只是一個季節的名稱,它是一種儀式,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