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畫像(油畫)
莫 樸
莫樸先生,是美術界令人尊敬的前輩。適逢莫樸誕辰110周年,浙江美術館立足莫樸家屬重要捐贈,推出“樸直向陽”藝術與文獻展,通過充沛的文獻資料和豐富的視覺營造,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紅色文化之旅。
作為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文藝戰士,“紅色”是莫樸的人生底色。自小目睹山河破碎,他認為“手里的畫筆也應為民族的生存而奮斗”。從上海美專畢業后,18歲的莫樸和好友創建了美術界最早的抗日救亡團體“上海國難宣傳團”,先后歷南京、北平、包頭等地,后深入沙漠,一路繪畫、辦展,喚起無數民眾愛國熱情。全面抗戰爆發后,莫樸與陳素、江上青等人又組織“江都文化界救亡協會流動宣傳隊”,前往大別山一帶宣傳抗日。之后,莫樸參加新四軍,并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梢哉f,莫樸始終以忠誠擔當融入時代洪流。
“人民性”是莫樸奉行終生的創作準則,他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將繪畫藝術、教育思想與祖國命運、人民生活緊密相連。比如,聚焦淮南抗日根據地鐵佛寺發生的真實事件,他和呂蒙、程亞君創作了111幅木刻連環畫,將這場艱難斗爭記錄下來。作品《鐵佛寺》汲取民間美術優長,主題明確,線條粗獷,充滿真實情感,為群眾喜聞樂見,從創作精神到創作方法,至今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說,莫樸的前半生為民族解放事業奔走呼號,后半生則扎根于浙江,為新中國美術教育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新中國成立后,莫樸先后擔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他在“中西融合”“傳統出新”藝術之路中注入現實主義內核,提倡到生活中去寫生,重視素描基礎訓練,從而催生了“浙派人物畫”,也奠定了中國美術學院的教學特色。
莫樸堅持向民間學習、向傳統學習,其創作構圖有力、形象充實,從《清算》到《入黨宣誓》,再到《南昌起義》等,他的創作扎根于20世紀的祖國大地,通過細致的情節刻畫和人物形象描繪,有力揭示時代主題。
從為人到為藝,如何引導觀眾讀懂莫樸?
作為迄今為止莫樸藝術最全面的展示,此次展覽以“整體策展”思路,將策展與典藏、研究、教育、傳播等環節進行一體化構建,帶領觀眾“尋找鮮活的莫樸”。
內容設置以人物為基點。根據莫樸“革命者、藝術家和教育者”的綜合身份,展覽從“傾心向太陽”“樸直燃心燈”“美育又重談”“喚起新感情”四個板塊,立體展現他跌宕起伏的生命歷程和逐光前行的藝術人生。
展陳形式以創新為起點。文獻不再只是補充或說明性資料,而是作為重要展品出現,并通過幻燈播映將大量攝影作品有效呈現;圍繞特定展品設置不同主題聲音,從看到聽,構建新的文化體驗;借助“莫樸數字人”與觀眾展開互動,并疊加“悅藏”小程序的數字紅利,實現藏品資源最大化共享。公共教育方面則量身設定“@青年說”“@畫速寫”“@刻木刻”等活動,并充分發揮“視頻+圖文”的傳播優勢。
以新視野、新技術、新形式“打開”莫樸,讓我們觸摸到他精神世界的溫度——用革命理想照亮藝術方向,用藝術實踐詮釋時代精神,用教育事業傳承文化薪火。重讀莫樸,重在讀懂其“樸直向陽”的精神品格,即堅守藝術初心、擔當時代使命、禮贊人性光輝。
(作者為浙江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