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訊 走進萬年縣石鎮鎮硃砂村的田間地頭,一片片田菁郁郁蔥蔥,充滿生機。誰能想到,這片綠意盎然的土地,曾是讓當地百姓犯愁的荒地。而這一改變,始于田菁驅動型紅壤生態修復項目的落地。
“土壤不行,農作物難以成活,老百姓自然不愿意種。”項目負責人李沖鵬蹲在田埂上,望著眼前的田菁,語氣中滿是感慨。據介紹,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牽頭,南昌大學、南昌航空大學、井岡山大學、海南種業研究室組成科研攻堅團隊。項目啟動后,團隊瞄準這片荒地的土壤癥結,優選中科美系列田菁品種,全力推進生態修復。目前,土壤還在通過種植田菁進行改良,昔日的荒地正一步步“蘇醒”。
據了解,田菁耐貧瘠、耐旱,還能耐受紅壤中的酸鋁危害,并能通過光合作用“固氮”還田,慢慢改善土壤養分、提升肥力。“現在土壤不再像過去那樣板結,有機質含量不斷提升,pH值逐步向中性靠攏,土地肥力正穩步回升,等土壤改良到位,后續種經濟作物,收成肯定能上來?!彼€提到,項目同步規劃建設田菁育種場,開發青貯飼料等高值產品,讓田菁既當“土壤醫生”,又當“錢袋子”。
從無人問津的荒地,到田菁的茁壯成長,再帶動數十名農戶就近就業,石鎮鎮的田菁項目不僅在慢慢修復著土地的健康,更在為當地百姓鋪就一條生態與增收雙贏的路。
(李天鵬 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