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楊軍 李寧 記者徐素琴報道:近日,江西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等部門在婺源縣鎮頭鎮開展森林生態質量監測時,發現了一只鮮紅色甲蟲。經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動物博物館館員梁紅斌、江西農業大學教授曾菊平鑒定,確認該物種為江西省新紀錄物種——鉗齒擬紅芫菁(學名:Synhoria maxillosa)。
鉗齒擬紅芫菁在系統分類上隸屬于鞘翅目芫菁科櫛芫菁亞科紅芫菁族Synhoria屬。成蟲體長18-30毫米,體色為鮮紅色,具有明顯的大顎。雄蟲大顎較雌蟲發達,頭部也較雌蟲大。該物種生活在低海拔山區,幼蟲寄住于蜂巢中,于枯木樹皮下化蛹,6至8月成蟲出現,行動遲緩,很少遠離巢穴活動。
江西農業大學森林保護學博士盧樺介紹,該物種生物描述資料極度缺乏,根據iNaturalist網站數據,其分布范圍主要包括日本、我國的臺灣和香港等地區,目前國內的湖南長沙、四川成都、廣東深圳曾有發現記錄。該物種生活史奇特,在國內極為罕見,新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江西省昆蟲區系記錄,也為研究芫菁科昆蟲的分布演化提供了重要素材。保護區管理中心表示,將加強對該物種棲息地的保護監測,同時與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深入研究,進一步揭示其生活史特征和生態價值。
婺源縣保存著完整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擁有大面積原始次生林和豐富的枯木資源,為各類昆蟲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環境。此次鉗齒擬紅芫菁的發現,正是婺源縣生態系統健康、食物鏈完整的有力證明,也再次驗證了該地區作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