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濤
“這家客棧的布草都是我們清洗的,在家門口做事,一個月能賺2000多塊錢,還能照顧孫子?!痹谕晒染皡^旁的民宿集中區,53歲的望仙鄉居民符奀仙麻利地疊著床單,一邊笑著對記者說。她是當地“巧婦服務隊”的一員,這個由82名留守婦女組成的隊伍,如今靠著承接民宿布草清洗的活兒,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在廣信區望仙鄉,這樣的變化處處可見。記者從上饒市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獲悉,2024年以來,望仙谷景區接待游客超360萬人次,直接創造800個就業崗位,間接帶動周邊民宿、農業、手工藝等關聯產業就業5000余人,返鄉創業人數突破1200人,群眾在家門口端穩了“旅游飯碗”。
就業創業齊發力,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望仙鄉的蝶變,離不開“就業”與“創業”雙輪驅動的精準施策。當地以“就業之家”為紐帶,架起了景區與群眾之間的橋梁。定期舉辦的“家門口招聘會”上,導游、民宿管家、非遺手工藝人等崗位精準對接,2023年以來已累計提供崗位1200個,簽約率達75%,超七成崗位被本地人收入囊中。針對特殊群體,這里還有“量身定制”的崗位:“銀齡幫幫團”的老人們為客棧打理花草,既能發揮余熱又能增收;“1小時就業圈”的輻射,更讓周邊行政村的群眾能就近找到工作,如今集鎮常住人口達5000人,流動人口突破1萬人,曾經冷清的鄉村重新煥發活力。
創業的火苗也在這里越燒越旺?!巴晒葎摌I孵化基地”構建的“三幫一扶”機制,為創業者送上了實實在在的支持。7600萬元“民宿創業貸”解了資金難題,“鄉村好物”展銷中心對接起景區龐大客流,高校導師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把脈問診”讓技術有了保障。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秀英帶動12名婦女就業,返鄉青年張磊的藤編工作室通過“望仙良品”品牌賦能帶動8人增收,目前孵化基地已培育46家創業主體,年產值突破2000萬元。
技能政策做保障,筑牢就業增收基石
“以前只會種地,參加短視頻運營培訓后,開了‘望仙山貨’直播間,年銷售額破200萬元,還帶動20戶農戶種高山蔬菜。”“90后”李濤的經歷,是當地技能培訓成效的生動注腳。望仙鄉堅持“培訓即就業、結業即上崗”,圍繞景區需求開設“民宿運營”“短視頻運營”等課程,去年以來累計培訓500人次,就業轉化率達85%。景區內的“金牌導游”“竹編工坊”等實訓點讓學員邊學邊練,與職校合作的“導游訂單班”定向輸送人才,如今景區85%的基層崗位都由本地村民擔任。
政策的協同發力,更讓就業創業之路走得穩當。市人社部門與工會、婦聯、景區管理方聯動,提供“政策解讀—補貼申領—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務,2024年已協助申領創業補貼45萬元;與通信運營商合作的大數據服務,向全鄉85%的勞動年齡人口精準推送招聘、培訓信息;生態保護與就業的結合則讓可持續發展有了支撐,村民擔任護林員、環保員實現“綠色就業”,“望仙綠碼”積分兌換引導游客參與生態保護,年減碳500噸,讓綠水青山的底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