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人才歸故里,創新創業展宏圖。
在鄱陽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留學回鄉人員正以他們的智慧和勇氣,書寫著一個個精彩的創業故事。
近年來,我縣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吸引了眾多留學人員回歸故里,投身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在酒店業、農業、教育、中藥材種植等行業,都能看到留學回鄉人員拼搏奮斗的身影。
想為——這是一群創新創業的創造者
想為,蘊含的是一種價值追求;想為,迸發的是一種精神狀態。
2022年6月,鄱陽縣歐美留學會同學會長張哲偉從英國碩士畢業回鄉創辦的鄱陽華美達廣場酒店正式開業。
在后疫情時代酒店業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該酒店迎難而上,致力于提升全縣接待能力與服務品質,創造了近100個就業崗位,該酒店在他的帶領下蒸蒸日上,成為我縣地標性建筑之一。
鄱陽僑商聯合會會長、鄱陽縣歐美留學會名譽會長朱國友,猶如被故鄉這一“強磁場”吸引的“鐵”。
2019年8月,受省、市委統戰部和省、市、縣僑聯委托,他利用僑聯商會平臺和自身在海內外的特殊經歷,積極宣傳鄱陽、推介鄱陽,加強瑞士與鄱陽的聯系,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僑界力量。
據悉,朱國友每年組織一至兩次世界各地華人華僑、江西僑領及僑資僑企到鄱陽投資考察,為招商引資牽線搭橋。
敢為——這是一群創新創業的探索者
敢為,是一種蓬勃向上的朝氣;敢為,更是追求創新的銳氣。
在中藥材種植領域,畢業于美國密歇根大學的IT精英佘貽謀,從香港來到謝家灘鎮落戶創業。他成立的元寶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門從事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
10余年來,佘貽謀累計投資 9000 余萬元,建立起 4 個種植基地和 2 個工廠,種植吳茱萸、枳殼、黃精、皇菊等十多個品種。其中,吳茱萸和枳殼種植基地是江西省最大的單一品種基地,吸納了當地近200名農民在家門口就業。
其種植基地先后被評為“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23 年又被評為“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謝家灘鎮也被譽為“江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鎮”。
不做巨變的旁觀者,要做巨變的創造者。加拿大歸國留學生歐雅琦,現任上海世新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鄱陽世新商業管理、嚞翰貿易董事長。
在家鄉招商引資的號召下,她帶領團隊在鄱陽蘆田工業園區落戶了鄱陽罡豐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項目,該項目技術全國領先,擁有26項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核心人物為國家“千人計劃”人才,是第三代半導體行業領軍人,生產工藝先進,實現中國第三代半導體從6寸襯底向8寸襯底提升,替代進口產品,實現國產化。
德國科隆音樂與舞蹈大學鋼琴專業畢業的嚴詩樂,雖在德國有著薪資不錯的工作,但強烈的愛國情結促使她于 2019 年 5 月毅然回國。
經過考察籌備,她創辦了詩樂藝術培訓中心,專注于少兒音樂素養提升、音樂高考培訓和音樂藝術留學。
善為——這是一群創新創業的實踐者
善為,需要提升善謀良策的能力,更需要“釘釘子”的韌勁?!?/p>
日本留學歸來的屈尉創立了鄱陽沃飛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該公司不僅為無人機在農業、林業、測繪等領域的應用探索出更實用的解決方案,推動多個產業領域邁向智能化、智慧化,還積極為政府服務。
在農業方面,協助政府進行農田監測與管理,通過無人機快速獲取農田信息,為政府制定農業政策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
在應急救援等場景中,也能迅速響應政府號召,利用無人機進行災情勘查和救援物資投放等任務,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力量。
英國歸國留學生陳文慶,在深刻感受到國內外教育的互補性與鄱陽本外地海外教育資源的差異性后,毅然返鄉創立伯瀚留學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為鄱陽學子提供高考后到大學后的多元化海外教育方案。
作為留學時就被選舉為院系中國學生代表的他,深知留學不只在于將學子送出國門,更重要的是為留學生們的海外生活與留學后的就業選擇提供指導并排憂艱難,做到既幫助學生們“走出去”,更號召大家“走回來”。
英國歸國留學生孫宇杰致力于公益慈善基層社區服務工作,成立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用耐心與奉獻,編織家鄉溫暖網絡。
一批批留學回鄉的“海歸”奔赴時代,憑借著創新創造創業的激情,重視技術研發和人才資本投入,努力將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為鄱陽這座美麗城市增添更多精彩。
他們如同點點繁星,照亮了鄱陽創新創業的天空,為鄱陽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為鄱陽振興發展貢獻留學人員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