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信訊 近日,夜幕低垂,白日喧囂的村落沉入一片寧謐。然而,廣信區花廳鎮部分村民的庭院里仍燈火通明,區、鎮兩級人大代表正與村民圍坐一處,一盞燈、幾張板凳、一壺清茶,一場場“農戶夜話”就此拉開序幕。
沒有主席臺,不設發言席,代表們與鄉親們促膝而談。在金雞村吳天財的庭院里,村民鄭大爺開門見山:“現在村里環境整治后干凈多了,可垃圾清運工作沒有跟上,有時堆好幾天,味道實在難聞?!痹捯粑绰?,立刻引來一片應和。代表們掏出筆記本,邊聽邊記。在周村村,老農周伯憂心忡忡:“里恩組自來水水壓偏低、水源不足,群眾生活用水有些困難?!边@些沾著露珠、帶著溫度的訴求,被代表們一一捕捉、細細梳理。
代表們深知,民有所呼,必有所應。收集意見只是起點,推動問題解決才顯擔當。針對村民反映的垃圾清運問題,代表們立即協調鎮有關部門,僅隔兩日,新制定的清運路線圖便張貼在村務欄上,垃圾滯留現象顯著改善。面對周村村里恩組用水的燃眉之急,代表們當場聯系鎮水利分管領導到現場勘查。次日,同村干部商討應急方案,計劃先從幫扶資金中抽出部分對古井進行改造,保障群眾正常生活用水,待自來水管網全面改造完成后,將徹底解決群眾飲用水問題。洋塘村村民關于增設路燈保障夜間出行安全的建議,也已納入鎮民生實事項目庫,進入規劃論證階段。代表們以“馬上就辦”的作風,將“農戶夜話”中升騰的民意溫度,迅速轉化為一件件可觸摸的民生改善成果。
據悉,花廳鎮以“農戶夜話”為載體,為代表履職提供了更接地氣的抓手。通過每月一次的“夜話日”,輔以“問題收集—分類交辦—跟蹤反饋—結果評議”的閉環機制,確保群眾心聲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這一制度創新,讓代表履職真正沉到田間地頭,化身為村民房前屋后的“老熟人”,也讓民意表達從“一時一事”的回應,升華為“時時放心上”的常態長效。
(蔡安洲 黃宗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