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鳳凰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研磨車間,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一個工人可以操作4到6臺機器。本報記者 洪儒元 攝
本報記者 吳峻峰 蔡霞 祝振邦
晶科能源榮膺國家級“數字領航”企業稱號,2個國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落地生根,10個國家5G工廠、13個省級數智工廠等先后獲批……一串閃亮的數字,見證著上饒制造業的華麗轉身。
從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城市,到國家首批“雙千兆”示范城市;從國家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城市,到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一項項榮譽,鐫刻著上饒擁抱新質生產力的堅定步伐。
如今,行走在上饒的產業園區,數字化浪潮撲面而來。記者深入企業生產一線,感受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升級的強勁脈動。
從“手工匠人”到“數字管家”
走進江西鳳凰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研磨車間,機械臂正在精準地抓取、翻轉、放置銷材(制作光學鏡片的原材料),整個流程一氣呵成。令人驚訝的是,偌大的車間里操作工人寥寥無幾。
“以前一臺研磨機前就要站一個人,現在一個人可以管4到6臺機器?!辩R片制造事業單元研磨班組班長金和柱指著正在運行的自動研磨機介紹道。這位有著20余年工齡的“老鳳凰人”,親歷了從手工操作到半自動化再到如今智能化生產的全過程。
金和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一個熟練工人一個班次最多能處理1000片鏡片,而現在通過操作自動研磨機,日產量能達到3000片到5000片不等,并且品質更穩定?!皢T工會請假、會生病,自動機不會,好管理多了?!苯鸷椭χf出了最樸實的感受。
在鍍膜車間,班長楊強強正在通過AGV物流小車運送物料。他告訴記者,過去往潔凈室運送物料,員工進出都要更換潔凈服,現在通過APP發送指令,操作AGV小車直接配送,大大提高了效率,“以前靠人工搬運可能存在誤差,現在點對點配送到指定的地點,既準確又省事,節約了約四分之三的時間?!?/p>
這種變化并非一蹴而就。金和柱坦言,轉型初期遇到了不少阻力,“我們有些工人文化水平有限,學習新系統的操作比較難。老員工們覺得,有這時間,玻璃都磨了‘一打’出來了?!比缃?,他們已經嘗到了甜頭——楊強強從繁重的物料搬運管理中解放出來,專注于技術管理;金和柱只需在平板電腦上輕點幾下,生產進度、產品質量一目了然。
數字化帶來的效益也顯而易見。鏡片制造事業單元鏡片制造部經理左曼霞透露,通過智能化改造,僅鏡片制造事業單元,每個月挽回的損品金額達100多萬元。更關鍵的是,數字化系統滿足了客戶對產品全流程追溯的嚴格要求。
從“經驗依賴”到“智能服務”
“每臺機器配備平板設備,工人可隨時調閱放大圖紙、記錄工藝參數,實現生產、執行、檢驗線上全記錄?!痹诮髂推盏V機股份有限公司的硫化車間,信息中心總監胡高明輕點觸控屏,向記者展示著他們自主研發的“硫化智能控制系統”。這個將傳統MES系統與企業智能化應用相結合的創新系統,助力車間實現無紙化生產,同時改變了礦山設備的生產方式。
“以前,傳統硫化工藝就像煮飯一樣憑經驗控制時間,可能存在欠硫或過硫的情況,現在通過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系統會自動計算最佳硫化時間,并自動下模,完成硫化?!焙呙鹘忉尩?,這種智能化改造適應了不同氣候條件、環境溫度下的生產需求,使產品質量更加穩定。
耐普礦機的數字化轉型始于2018年,當時傳統管理方式已難以應對行業“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特點。他們首先引入ERP系統,隨后又陸續上線MES系統、WMS智能倉儲等數字化平臺。
“我們有七八萬種物料,產品相似度高,肉眼難以精準識別,靠人工管理難度非常大。”胡高明說。如今,通過智能掃碼裝箱系統,耐普礦機幾乎杜絕了發貨錯誤,而立體智能倉庫則使空間利用率大大提高。
最引人注目的是耐普礦機在產品智能化上的探索。公司為產品加裝了傳感器,實時監測設備磨損情況,可實現提前預警維護?!暗V山設備突然停機,一天損失可能上千萬元,我們的智能監測系統能幫客戶合理安排更換?!焙呙髡f,智能化服務大大提升了客戶黏性。2024年,企業營收突破11.2億元,實現逆勢增長19.6%,其中,海外業務占比達60%。
從“正在進行”到“智造未來”
來到江西天昊汽車部件有限公司鍛壓車間,只見一臺嶄新的鍛壓設備矗立其間;在車間外的空地上,幾名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新安裝好的熱處理爐。在這里,數字化轉型是“正在進行時”。
“客戶的嚴格要求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迫使我們改變。”該公司質量部部長蔣圣梁介紹,2024年6月,天昊公司正式啟動車間數字化改造,已陸續投入約500萬元,涵蓋生產、質量、技術、倉儲等多個模塊。
在今年4月投入使用的沖壓車間,蔣圣梁向記者介紹了數字化改造最直觀的成果:除了從“一人一機”到“一人四機”的蛻變,還通過終端系統實現可視化管控,“以前出了問題得生產完成后才能發現,現在生產過程中系統自動報警,可以在問題擴大前就進行干預?!彼f,如今訂單準時交付率顯著提升,產品不合格率下降了10%到15%,客戶投訴率明顯下降。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天昊公司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罢闹С譁p輕了我們的成本負擔,包括項目補貼和30%的設備補貼等,給了我們很大信心?!笨偨浝砹止鈴姳硎?,政府還推薦了專業研究院參與改造方案設計,未來將繼續在模具開發、智能檢測等環節深化數字化應用,“改造完成后,預計銷售額能夠增長20%?!?/p>
3億元專項資金池、貸款授信金額達5億元、150余名數字專員為企業“把脈問診”……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持,上饒打出政策組合拳,先后制定實施了《上饒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兩年攻堅行動計劃(2024-2025年)》和《上饒市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
如今,全市有1748家企業已啟動數字化改造,通過驗收完成改造企業數達1284家,改造完成率列全省第二。未來,上饒必將書寫更多從“制造”到“智造”的精彩篇章,以數字之筆,描繪出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圖景。
【記者手記】
數字化轉型是一次共同成長
從手工操作到智能化生產,從本地經營到全球服務,這3家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故事,正是上饒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在數字經濟大潮下,傳統制造企業如何涅槃重生?3家企業給出了各自的答案,且核心要義一致——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他們的故事也表明,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人與企業的共同成長。采訪中,記者發現,鳳凰光學和耐普礦機都經歷了從“要我用”到“我要用”的觀念轉變過程。鳳凰光學通過“關鍵用戶”培養制度,讓業務能手成為系統推廣運用的“種子”;耐普礦機則采取“由點到面”策略,先在年輕員工中試點成功,再逐步推廣。員工從有所抗拒到擁抱變化,企業從效率提升到贏得市場,每一步都印證了數字化的價值。
離開車間時,記者看到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平板電腦,AGV小車在廠房內自如穿梭。這些場景讓記者想起胡高明的比喻:“就像手機支付,剛開始有人不習慣,但現在誰還愿意回到現金時代?”數字化亦如是——它終將成為“水電煤”一般的基礎設施,而適應它的人和企業,必將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