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任曉莉報道:伴隨著挖掘機“哐鐺哐鐺”的運作聲,幾名身穿黃馬甲的施工人員手持鐵鍬等工具開挖溝槽,為管網鋪設作準備……
為進一步完善市中心城區地下管網,優化排水設施,今年我市將陸續啟動一批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項目,全面提升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及防水排澇治理能力。近日,集中開工了21個項目,包括13條道路雨污管網工程、8個小區地塊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中心城區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至城市發展的核心戰略高度,作為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保障安全韌性、改善生態環境、增強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通過系統性、高標準的綜合整治,同步開展道路雨污管網、小區地塊雨污管網改造工作,讓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城市水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全面提升居民生活環境,努力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
城市“里子”的強健,直接關乎市民“面子”上的安寧。通過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及低洼片區管網強化工程,雨水污水各行其道,中心城區內澇風險得到有效遏制,實現了“污水不直排,城市無內澇”。同時,管網檢測修復技術的廣泛應用,及時發現并排除結構隱患,顯著提升管網系統的整體健康度和抵御風險能力。
我市將持續聚焦中心城區生活污水治理的難點與痛點,深入實施管網深度排查與檢測工程,精準鎖定管網破損、錯接混接、雨污合流等核心癥結,建立動態更新的問題清單與電子臺賬,為后續改造提供精準靶向;重點推進老舊管網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及易澇點管網提升工程,有效解決污水溢流、地下水入滲及雨天冒溢問題;全力推進現有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與工藝優化,確保處理能力與水質達標“雙提升”;加快建設覆蓋核心區域的智慧排水管理平臺,集成管網監測、廠站運行、水質分析等數據,實現運行狀態實時感知、問題預警智能推送、調度決策科學高效,提升管理精細化、智慧化水平,不斷鞏固和擴大治理成果,讓承載城市運行命脈的“地下生命線”更加安全、暢通、高效,為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生態愿景,建設功能完備、安全韌性、生態優美、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城市提供堅實支撐。
【短評】
當城市中心區因雨即澇、污水漫溢,當“城市血管”于地下悄然病變,必將困擾著群眾生產生活,影響到城市形象。開展一場徹底的生活污水治理攻堅戰勢在必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按照“系統治理、流域治理、分片治理”思路,我市啟動實施一批項目,對中心城區管網進行體檢與智慧化改造,讓地下血脈恢復暢通活力,是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重要論述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進一步完善市中心城區地下雨污管網,優化排水設施,全面提升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及防洪排澇能力的務實舉措,不僅能補齊環境短板,更將有力提升上饒城市功能品質。
隨著項目的逐步實施,市民獲得感與城市競爭力將得到顯著提升。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參與,從源頭嚴防水污染,于日常生活中保護水環境,共同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齊心協力朝著藍天凈水的目標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