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訊 近日,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婺源林奈實驗室在保護區文公山片區饒河流域開展兩棲綱有尾目調查監測時,采集到新的蠑螈科瘰螈屬個體,與2022年在該保護區發現的江西省兩棲綱新記錄種中國瘰螈有較明顯區別。經鑒定,確定為兩棲類有尾目蠑螈科橙脊瘰螈,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為我省首次發現該物種。
據介紹,橙脊瘰螈最明顯的特征是具有明顯的橘紅色背脊棱和不規則腹面斑塊。橙脊瘰螈與中國瘰螈的區別是前者犁骨齒列會合處有一淺溝槽,背脊棱兩側瘰粒較少。地理分布上,橙脊瘰螈分布于福建省柘榮、羅源、莆田等地;2017年,在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望東垟高山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橙脊瘰螈。橙脊瘰螈棲息于丘陵山區較為寬闊的流溪中,對河流水質要求非常嚴格,偏好流速緩慢、底質為卵石或砂礫的淺水區域,常見于河流邊落葉層或巖石縫隙,是水生態環境的指示物種。因其種群面臨棲息地破壞和非法捕捉的雙重威脅,現存種群數量不足5000尾。2021年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其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將其列為易危(VU)。
截至目前,在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兩種江西省兩棲綱有尾目新記錄種,這表示該保護區內生境多樣、水生態環境優良且持續向好。
(楊軍 重光 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