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驕陽似火,炙烤著德興市大茅山鎮南溪村的田野。連日的高溫少雨,讓田壟干裂,亟待灌溉的作物蔫頭耷腦,村民們的眉頭也越鎖越緊。
“代表,我們組那片田,水渠堵得厲害,水引不過來啊,眼看苗都要蔫了!”大茅山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內,村民老程抹著額頭的汗,聲音急切。像這樣的場景,近日成了常態。面對旱情“烤”驗,大茅山鎮人大迅速將“抗旱保苗”定為七月代表主題活動。代表們扎根聯絡站(點),敞開大門接待像老程這樣憂心忡忡的選民。群眾反映的水利設施修繕、水源調配等難題,代表們一一認真記錄,當場溝通協調,一條條建議化作行動的指令。
鎮人大牽頭,組織農業、水利等部門干部,頂著烈日深入下呈、程家等旱情最吃緊的村組。代表們的身影活躍在田間地頭,走訪農戶細問旱情,蹲點勘察淤塞的水渠,實地研判水情走向。短短幾日,摸排出“加快水渠清淤”“優化水源調度”等7條建議。
調研收集的建議迅速落地。代表們緊急調配抽水設備12臺次,將附近河道的“救命水”源源不斷地提引上來。同時,清淤隊伍揮汗如雨,鐵鍬翻飛,3條淤堵嚴重的灌溉渠被逐一疏通,水流重新歡暢地奔向干涸的農田。駕泵抽水,清渠通水,汩汩清流不僅浸潤了焦渴的土地,更滋潤了村民們緊鎖的心田。
旱情尚未完全解除,大茅山鎮人大的腳步也未停歇。代表們仍緊盯田間地頭,聚焦抗旱保苗中群眾最急難愁盼的問題,誓要守護好農民的“糧袋子”和“錢袋子”,以扎實行動為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注入堅實的人大力量。(馬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