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詩如畫的篁嶺 王宗培 攝
本報記者 張明金 戚虹鴻 吳晨雨
晨光里,篁嶺曬秋正忙;暮色中,望仙谷燈火漸起;煙雨時,葛仙村茶香飄遠……上饒的山水間,一幅文旅融合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去年以來,上饒頻頻躋身旅游熱門目的地榜單,穩居流量寶座,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寶藏城市。從“網紅”到“長紅”,上饒做對了什么?答案就藏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創新的服務理念和全域共富的發展模式中。
從“千景一面”到“一景千面”
在文旅產業同質化嚴重的今天,上饒的探索給出了一個鮮明答案:唯有深耕文化基因,才能避免“千村一面”的困境。
上饒以深厚的文化為支撐、以文旅融合發展為內核,深挖本地文化,找準特色記憶點,不斷讓“流量”變“留量”、讓“網紅”變“長紅”,進一步擴大IP的影響力。
早晨6點,篁嶺的曬秋大媽裘容花利落地將紅辣椒、玉米放在曬匾上晾曬。“以前曬糧只為填飽肚子,現在曬秋‘曬’出了好日子。”
這座曾因交通閉塞、缺水嚴重而瀕臨消亡的古村,如今因“曬秋”這一農耕文明的活態呈現,成為世界級IP。曬秋最初只是村民無奈的生活智慧——陡坡地形迫使他們在屋頂晾曬作物,卻意外造就了“層林盡染”的視覺奇觀。景區發展之初,運營團隊敏銳捕捉到這一特色,通過產權置換、古建修復、村民返聘等方式,將曬秋從生活場景升華為文化符號。如今,篁嶺的曬秋已超越農事范疇,成為詮釋中國鄉土美學的“立體畫卷”。
“這里的文化氛圍很濃厚,保留了本地的特色,曬秋很美也很有特色,在景區里一路走一路玩體驗感很豐富?!睆拈L沙來的游客張魚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來上饒,這里的美景讓她印象深刻。
為了更好地豐富游客旅行體驗,篁嶺景區打造了“四季曬秋”體系:春曬山珍、夏曬瓜果、秋曬五谷、冬曬臘味,讓傳統農事成為永不落幕的風景。
望仙谷的轉型同樣具有故事性。站在懸崖民宿上俯瞰,很難想象這里曾是滿目瘡痍的采石場。十幾年前,這里因石材加工帶來的環境污染,讓人望而卻步。
為守住綠水青山,望仙鄉依托靈山獨特的環狀花崗巖峰林地貌,發展生態休閑旅游。通過利用廢棄花崗巖打造出致富寶地,昔日“礦區”變成了新晉的“網紅村”。
在景區打造上,望仙谷就地取材,在“石”字上做足文章,打造了極具江西地域特色的建筑群?!拔幕蔷皡^發展的靈魂。景區不論顏值還是內涵都要體現當地的文化。景區的建筑我們采用贛東北特色的土坯房,同時在景區內保存著竹編、木藝等江西特色的非遺店鋪,還有漢族傳統婚禮大秀、翻九樓、贛劇、板凳龍等傳統民俗文化演繹和活動。”九牛文旅集團(望仙谷)副總裁熊慧介紹。
文旅融合不是簡單的“文化+旅游”,而是要讓文化活起來、動起來、潮起來。在上饒,一個個景區通過文化賦能,避免了“網紅”曇花一現的宿命。
從“流量收割”到“情感連接”
好風景是流量池,好服務才是留客之道。上饒堅持以游客為中心,將“煙火氣”與“精致感”完美融合。
夜幕降臨,篁嶺的古街燈籠次第點亮,婺女洲的打鐵花表演照亮夜空;葛仙村的音樂節上,民謠歌手輕聲吟唱,山風與音樂交織成難忘的夜晚……這些充滿人情味的場景,讓游客從“過客”變成了“歸人”。
“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到達景區后,工作人員送我們上纜車。下纜車后,觀光車又接我們前往酒店。整個過程服務周到,山上還有工作人員幫忙拎行李,送我們到酒店?!睆奶K州到篁嶺旅游的游客張悅告訴記者。
在篁嶺景區,游客不僅能感受“最美鄉村”的風景,還能享受“管家式”服務:從纜車接送到行李搬運,從特色餐飲到非遺體驗,每個環節都細致入微。
以懸崖民宿為特色的望仙谷民宿集群、以望三清民宿為特色的三清山民宿集群、以厚塘莊園、花田溪、月亮灣俞家為特色的婺源民宿集群……一批特色足、有品位的上饒民宿給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讓“流量”變“增量”,“客流”變“客留”。
從“景區孤島”到“全域共富”
文旅產業的終極考驗,是如何將“流量紅利”轉化為“民生福祉”。上饒的答案是——讓景區與鄉村成為命運共同體。
在篁嶺,隨著景區的發展,村民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驅車前往篁嶺景區的路上,只見沿途開滿了民宿。2009年篁嶺景區開發后,不少在外打工的人陸續回到了家鄉,篁嶺村民曹日忠就是其中一位。2011年,他把家里的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按迕竦纳钭兓艽?,以前我們村是空心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F在大家都回到了家鄉,在家門口做起了生意,生活越過越紅火?!辈苋罩腋吲d地告訴記者,去年他家民宿純收入有六七十萬元,和他一樣,許多村民不用出門打工,在家就能賺錢,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據婺源縣文廣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婺源,登記注冊的民宿有2000多家,去年婺源納稅最多的企業就是篁嶺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納稅金額1個多億。
同樣,因為文旅發展致富的還有望仙谷景區附近的村民。望仙谷景區積極探索“農業+文化+旅游”的多產融合發展路徑,為當地村民提供直接就業崗位6500余個,帶動周邊就業3萬余人。同時,景區的火爆有效帶動產業發展。望仙谷沿線鄉鎮發展民宿300余家、農家樂200余家,有效促進了村民返鄉,能人進鄉,推動了人才振興。
當文旅深陷流量與留量、顏值與價值的博弈中,上饒正以人為本,堅持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表達,悄然將“網紅”變成“長紅”。
【記者手記】
在“綠色”與“幸福”中書寫破圈之路
近年來,我市持續實施文旅融合戰略,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優精品線路,創新多元業態,陸續打造了望仙谷、葛仙村、婺女洲、篁嶺等一批旅游新地標和熱門打卡地。全市各地旅游新業態持續涌現,新熱點不斷形成,新現象廣受關注,走出了一條文旅破圈新路徑。
上饒文旅產業已成為“綠色經濟”和“幸福產業”的代名詞,是上饒高質量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從篁嶺民宿經濟可以看出上饒文旅產業真正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也成為政府財政稅收的重要增長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市唱響文旅發展之歌,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在綠色發展中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在蹲點景區調研采訪中,我們探尋文旅發展的破局、破圈之道,真切感受到上饒文旅火熱的持久動力,也更深刻地感悟到上饒這片土地上蓬勃的生機與發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