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增收渠道 推動產業升級
華壇山鎮黨建引領強村富民
本報訊 黃宗振 記者徐雨晴報道:廣信區華壇山鎮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支部鏈接產業、黨建引領發展”的新路徑,通過盤活沉睡資產、整合閑置資源、用好集體資金“三招”發力,有效激活了鄉村發展動能,實現了集體經濟創富與農民致富同頻共振,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子。
針對山區資源特點,華壇山鎮以彭家塢、李村、小東塢等村黨支部為先鋒,堅持黨員示范引領,率先將兩棟閑置房屋改造為集體精品民宿。通過“做給群眾看、領著群眾干、帶著群眾賺”的模式,有效激發了村民發展民宿、餐飲的熱情,吸引青壯年返鄉創業。昔日沉睡的資產被喚醒,催生了山區民宿、農家樂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蝶變,村民在家門口“端起生態碗、吃上旅游飯”成為現實。截至目前,全鎮已發展民宿437家、農家樂194家、漢服體驗館69家。
該鎮因地制宜,科學整合各村閑置土地、林地山場等資源,積極引入茗龍茶葉、九牛文旅等經營主體,推進農文旅產業專業化、市場化發展。通過發展觀光農業、訂單農業,有效拓寬了集體經濟增收渠道,推動了鄉村產業提檔升級。依托九牛文旅運營的“一號農場”農產品交易平臺,當地筍干、葛粉、蜂蜜、茶油、茶葉等優質農特產品轉化為暢銷旅游商品,年均銷售額超1000萬元,成功“出山進城”。
與此同時,鼓勵各村積極探索多元發展路徑,通過物業租賃、入股分紅等方式,讓村級集體經濟“壯起來”“強起來”。彭家塢村將閑置多年的完小教學樓整體出租,引進發展中高端庭院民宿項目;李村村流轉出讓閑置老宅,入股發展“稻田咖啡”等輕文旅項目,每年都為村集體增加一筆的經營分紅收入。在集體資金使用上,該鎮注重規范管理,強化“三資”清查成果運用,嚴格落實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督促各村將“錢袋子”用于獎教助學等民生實事上,努力實現“集體強、群眾富”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