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異地掛名醫號意味著長途奔波與漫長等待;如今在玉山縣,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獲得頂尖專家的診療服務。玉山縣黃家駟醫院(玉山縣人民醫院)通過設立博士工作站與名醫工作室,將優質醫療資源引入基層,讓“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得到實質性緩解。
家門口看名醫,省錢省心解民憂。48歲的王先生體檢時發現甲狀腺結節,焦慮不已。通過縣醫院公眾號得知李泉水教授坐診信息后,他順利預約就診。李教授憑借精湛技術,當場診斷為良性結節,與最終病理結果完全一致,免去了王先生奔波上級醫院的煩惱。71歲的董奶奶罹患宮頸惡性腫瘤,家人曾估算上海手術費用需數萬元。幸運的是,上海婦科專家姜偉博士在該院坐診期間,成功為老人實施手術,經醫保報銷后個人僅承擔6500元,術后恢復良好。“以往掛名醫號得往外跑,疲于奔波又難掛號,現在名醫就在身邊,太方便了!”“省下的不只是錢,更是排隊掛號的煎熬。”患者們的心聲,道出了真切的獲得感。
柔性引才結碩果,診療能力大提升。醫院創新實踐“柔性引才”政策,通過設立8個博士工作站和3個名醫工作室,將頂尖專家的智慧與經驗引入基層,顯著提升了醫院的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耳鼻喉科肖寬林博士工作站年均開展專家門診超1000人次,有效滿足了群眾需求,帶動醫院門診患者外轉率明顯下降,切實推動了“大病不出縣”;專家們在坐診的同時,更肩負起“傳幫帶”的重任。婦科專家姜偉博士每次坐診都帶領本院年輕醫師接診,通過“一對一”病例分析、診療方案討論,使年輕醫師對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準確率提升了25%,能獨立開展三四級手術的比例從30%躍升至65%。李泉水超聲診斷名師工作室則聚焦學科建設,成功培養了2名能獨立開展超聲介入手術的骨干醫師。2024年,該團隊已成功完成28例B超引導下微創介入手術,涵蓋肝囊腫、甲狀腺囊腫等介入治療及多種穿刺活檢術。此外,醫院積極拓展協作深度,與浙大二院的深度協作成為“柔性引才”的又一亮點,浙二專家每月定期來院坐診、進行教學查房和授課,并根據患者需要開展手術。僅在胸外科領域,去年就依托浙大二院專家團隊成功實施了5臺高難度的微創早期肺癌手術,以精湛技術為患者提供了高效、優質的醫療體驗。
未來持續深耕,守護健康福祉。這份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名醫診療服務的穩穩“醫靠”,正是玉山縣自2020年起,通過大力建設“博士工作站”“名醫工作室”,深化與省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協作,以“柔性引才”政策創新為縣域醫療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推動資源下沉的生動實踐。展望未來,玉山縣將在此堅實基礎上,繼續深耕“柔性引才”政策,拓寬引才渠道,主動對接更多省內外頂尖醫療人才,讓優質醫療資源如源頭活水,持續注入玉山醫療發展的江河,以此為驅動,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基層、擴大診療服務覆蓋面,聚力破解“看病難、看病貴”難題。 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科普、疾病篩查等惠民活動,提升群眾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構建從預防到治療的全周期健康守護體系,讓每一位群眾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到更便捷、更優質、更暖心的醫療服務,續寫民生福祉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