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黃的紙頁間藏著時光的密碼,斑駁的字跡里沉淀著文明的印記。古籍是鄱陽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見證了歲月的變遷。在該縣圖書館古籍室,這些古籍正經歷著一場跨越千年的“數字重生”。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該縣積極推進古籍數字化錄入工作。此次重點對善本進行數字化掃描錄入,通過先進的掃描技術,將古籍內容轉化為數字格式,實現了古籍的永久保存和便捷利用。這一舉措不僅能讓古籍免受頻繁翻閱帶來的物理損傷,還能讓更多人通過網絡平臺隨時隨地查閱這些珍貴資料,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千年古籍的智慧光芒照亮更多人。
該縣還致力于古籍的系統性管理和存儲環境的改善。在環境保護和設備購置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購置了古籍函套式箱匣,為古籍提供了更精細的包裝保護。引入無線溫濕度記錄儀,實時監測古籍室的溫濕度變化,確保古籍處于適宜的保存環境。配備恒濕典藏柜,有效控制濕度,防止古籍受潮發霉。對古籍本體進行物理消殺,殺滅可能對古籍造成損害的害蟲。同時,還安裝了氣體滅火系統,為古籍存儲提供了可靠的消防安全保障。
古籍數字化錄入工作是該縣在文化傳承與保護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讓沉睡的古籍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的同時,守護了歷史文化的根脈,為現代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