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方子健報道:“通過出口茶葉‘大基地’平臺,可隨時查到各國對茶葉品質的要求。有問題可在平臺上咨詢海關,非常方便!”日前,婺源縣益和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程樹林表示。
近年來,婺源縣積極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新格局,全鏈條做大做強茶產業鏈,持續擦亮“千年茶鄉”底色。目前,婺源綠茶品牌價值達37.94億元。
為優化產業發展環境,該縣每年安排獎補資金1000萬元,支持茶產業發展,主動對接國家、省級茶葉科研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進茶業產學研協作,共有13家茶企先后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成全國首個出口茶葉“大基地”,將全域茶園納入備案管理,大幅簡化單個主體出口申報手續。
瞄準“全域有機”定位,該縣深入開展茶樹良種選育工作,科學劃分“東北高山生態有機綠茶”“中部名優茶”“西南優質出口綠茶”三大片區,標準化建設茶園,推廣種茶新模式,積極開展有機茶基地認證,致力打造“健康茶”。目前,該縣有國家級茶樹良種圃2個、良種繁育基地27家,選育國家級茶樹良種3個;千畝以上茶葉基地3個、百畝以上106個;有機認證茶園4.65萬畝,按有機方式管理茶園7萬余畝。
建成國內首家數字化茶廠,在國內率先建成茶飲料原料清潔化生產線和深加工生產線、兒茶素和茶酒生產線……該縣加快完善綠茶現代農業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茶葉精深加工,支持龍頭茶企提升生產線智能化水平;緊盯市場需求,推進產學研融合成果轉化,形成了綠茶、紅茶、黑茶、白茶、茶飲料、茶粉、茶酒等多品類產品格局,不斷提高茶產業綜合附加值。
該縣明確“婺源茗眉”作為婺源綠茶的代表性產品,提高品牌綜合影響力;在歐美國家設專柜,推動綠色有機茶揚帆出海;積極培育直播帶貨業態,運營好“婺源綠茶”京東自營旗艦店,在全國主要茶葉銷售市場、大中城市建設婺源茶經營網點,加快推進集茶葉交易、倉儲物流、電商等于一體的有機茶批發市場項目,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目前,婺源綠茶上榜中國名牌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等名錄;全縣擁有自營出口權茶企23家,茶葉出口遍及歐、亞、非、美等國家地區,婺源綠茶連續20多年占據歐盟有機綠茶市場“半壁江山”。
圍繞做好茶文旅融合文章,該縣豐富觀光研學、文化展示、茶葉采制體驗等業態,建設“數智官坑”茶旅小鎮、林生茶研學基地等景點,串珠成鏈打造“魅力茶鄉游”等精品線路和厚塘莊園、流蘇小筑等茶主題民宿;在旅游景觀、城鄉建設中植入茶文化,編撰《茶香婺源》等地方茶書,從民間挖掘整理陸羽遺跡、方婆遺風等茶故事,演繹新娘茶、文仕茶等茶道,努力讓茶文化跨界“出圈”。婺源綠茶制作技藝上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獲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婺源茶旅研學活動每年吸引游客逾百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