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訊 信州區朝陽鎮王村村以“義警紅”疊加“黨建紅”,讓“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成為現實,繪就了一幅“黨群同心、守望相助”的和諧畫卷。
王村村將7個自然村細化為13個“微網格”,黨員、小組長、平安義警化身為村民身邊的“貼心管家”。一本本厚厚的“網格一本清”,記滿的是家長里短,托起的是民心所向。他們堅持“三必到”“五要訪”“七到位”,每周雷打不動地走家串戶,傾聽心聲,紓解民憂。東山自然村村民林遠西在網格員入戶走訪時隨口說了一句:“晚上出門沒有路燈,心里慌。”村干部當即聯系村電工老劉?,F在,林遠西只要推開家門,就能看到灑滿門前小路的暖黃色燈光。他感慨地說:“這燈照亮的不僅是路,更是咱老百姓的心?。 ?/p>
作為全市“平安義警”示范村,王村村創新“1231”工作法,落實“五個常態化”,構建“3+2+2”治理模式,從最初的11人“先鋒隊”,到如今280人的“生力軍”,義警們調解糾紛、關愛孤寡、排查隱患,已成為基層治理的“流動哨兵”。截至目前,累計化解矛盾隱患130余起,解決困難訴求100余件;“平安義警”隊伍已連續堅持960個夜晚巡邏、560天風雨無阻護學,累計服務超4萬人次。
同時,王村村以“和美鄉村”建設為紐帶,發動群眾共治共享。通過“八自”方針,經村民大會選出了29名理事會成員、13名物管員,籌集社會資金3萬余元。為全村660戶村民都配了一個家風家訓的門牌,每季度開展“最美庭院”“最美好公婆”評選活動,讓文明新風浸潤鄉野。僅今年以來,就已有12戶庭院綻放“最美”之花,14位村民獲評孝老愛親典范,200個家庭參與積分兌換。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在王村花卉市場3000平方米的鋼架大棚內,有序地分布著眾多花卉攤位和特色園藝店鋪,客人往來穿梭選購心儀的花卉。這欣欣向榮的景象,源于該村兩委立足區位優勢,深度探索“黨建+產業”模式,打造了特色花卉基地,不僅為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8萬元,還帶動了當地50余位村民就業。
(賀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