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民宿+”模式 打造沉浸式體驗圈
鄱陽豐富業態激活鄉村旅游新動能
本報訊 朱貴春 記者吳淑蘭報道:鄱陽縣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鄉村風貌,推動民宿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一批特色民宿集群和精品民宿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正將昔日的簡單“落腳地”蝶變為引人入勝的特色“風景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新動能。
走進珠湖鄉鋪田村,曾經普通的農房已華麗轉身,成為展示鄉村生活美學的窗口。當地巧妙融合山水資源與民俗文化,為民宿注入豐富內涵?!胺沁z體驗”“田園采摘”“農耕研學”等特色項目相繼推出,讓游客不僅能“住得舒心”,更能“玩得盡興”。來自南昌的游客余女士對珠湖之旅贊不絕口:“推開窗,鄱陽湖的清風裹著草木清香撲面而來,天然清涼。親手掰玉米、摘黃瓜,品嘗現摘現做的農家飯,香氣四溢。傍晚湖畔漫步,隨手一拍都是大片。這種避暑與深度鄉村體驗兼具的旅行,就是我心中的‘詩和遠方’!”
民宿產業的發展也惠及了當地村民。村民李淑敏高興地說道:“以前在村里沒事做,常打牌消遣。現在家門口開了民宿,我就在這里工作,一年能掙4萬多元,感覺身體和精神都更好了!”
在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的侯家崗鄉獅子門村清水灣景區,綠樹環繞,空氣清新。行走其間,宛如置身山水畫卷。盛夏時節,景區民宿預訂持續火爆,幾乎日日滿房。“住在風景里體驗慢生活,成為很多外地游客的選擇。”景區負責人袁建華介紹說,景區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清水灣民宿年創收可達20余萬元,有效帶動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為推動民宿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臺階,鄱陽縣錨定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將民宿產業重點推進,堅持因地制宜、錯位發展,深入挖掘各地特色資源,打造“一村一主題、一宿一特色”的差異化格局;積極推動“民宿+”發展模式,整合農業觀光、非遺傳承、康養研學等多元業態,打造“沉浸式鄉村體驗圈”,讓游客留得住、玩得好、還想來;同時,聚焦游客痛點,全力破解交通、停車、通信等配套難題,為游客營造舒心安心的旅居環境。從“住一晚”到“深度游”,從“鄉村舊貌”到“振興新景”,鄱陽民宿產業正以嶄新姿態,串聯起鄉村的生態之美、人文之韻與發展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