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任曉莉
“目前,我們公司的工程建設項目都在沿海地區,廣東、江蘇、山東這些地方的項目都比較缺人……”近日,在江西鳳凰高級技工學校舉辦的“民營企業服務月——江西鳳凰高級技工學校專場招聘會”現場,某用人單位負責人魏女士正在向求職學子詳細介紹項目具體情況。這是我市2025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會的一個縮影,現場洽談聲、咨詢聲此起彼伏,一場關乎未來的“雙向奔赴”正在熱烈上演。
畢業季的校園內,一場場供需兩旺的招聘會成為盛夏風景;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系統后臺,一個個實時更新的“一人一檔”精準就業檔案不斷生成……眼下正值畢業季,各大高校畢業生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進入職場“大干一番”。為助力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我市聚焦重點、細化措施、主動服務、精準施策,積極推動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政策護航,打開“機遇之門”
為對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我市相關部門邀請上海青年就業創業大講堂主講嘉賓到上饒幼專、上饒職院對高校畢業生開展職業指導活動,介紹長三角地區的就業市場和人才需求,促進駐饒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今年以來,全市各地人社部門、13個園區、34家園區代表、6所高校、12所技工學校、8所中職通過校企對接會的形式,啟動“1+1+N”聯動促就業模式,充分發揮“5+2就業之家”的網點布局優勢,實現學校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合作。
家庭困難學生一直是就業政策的重點傾斜對象。我市各大中專院校強化困難群體“一對一”精準幫扶責任落實,把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以及殘疾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援助的重點對象,提供“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服務,為每人至少提供3至5個針對性崗位信息,優先組織參加職業培訓和就業見習,實現有就業意愿的困難畢業生全部就業。
一項項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打開了“綠色通道”。截至5月底,我市2025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會累計參會企業649家,提供就業崗位2.33萬個,吸引學生0.77萬余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4330人。
服務升級,架設“奔赴之橋”
“之前,我也在網上投遞過一些簡歷,但總擔心遇到資質不明的企業?!苯鼬P凰高級技工學校應屆畢業生馬宇坦言,“相比之下,學校組織的招聘會讓我更放心。所有參會企業都經過嚴格審核,資質有保障,求職更有安全感。”這是政府與學校協同發力,為畢業生求職牽線搭橋的生動實踐。
今年以來,我市把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市人社部門根據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精準匹配收集與其相符的用工信息,送招聘進校園、送崗位進校園、送政策進校園,舉辦了“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職引未來”等一系列招聘活動,并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在每場招聘會設立政策咨詢臺,為畢業生詳細解讀就業見習、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政策。
我市以全力穩住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為中心,深入開展“10+N”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針對高校畢業生群體,充分發揮“5+2就業之家”的作用,通過校企對接、職業指導、就業援助、進園區企業直播、專場招聘會、政策宣講等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為高校畢業生搭建“線上+線下”求職平臺,依托大數據精準做好供需兩端招工就業服務,加大對離校未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力度;摸清每一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態、求職意向、服務需求等信息,落實“1131”服務舉措(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1次技能培訓或者就業見習機會),并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等創業政策扶持,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協同在饒高職院校積極開展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工作,充分挖掘優質校友資源、校企合作資源、在饒企業資源,走訪企業200余家,開發崗位1000余個。
同時,各高校創新就業服務模式,推出AI簡歷優化、AI模擬面試等智能化服務,并依托就業創業實訓基地,提供團體輔導、個體咨詢等多元化指導,組織系列專場精品宣講會、招聘會、實習會等活動,助力學生提升就業硬實力。
截至目前,各院校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50余場次,參與用人單位700余家,提供崗位信息3萬余條。
平臺賦能,厚植“發展之基”
“政府搭建的校企對接平臺,有力緩解了我們招引對口技術人才的焦慮。畢業生經過精準對接和培訓,上手快、留得住。”一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深有感觸。
政策的溫度與城市的誠意,正轉化為畢業生扎根上饒發展的信心。我市積極構建留才、育才的良好生態,先后出臺了《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全力促發展惠民生二十條措施》等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截至5月底,全市共有創業孵化基地45家,入駐實體1098個,吸納就業人數10315人。今年1-5月發放孵化基地運行費補貼47.17萬元。實行培訓指導、創業孵化、政策落實、擔保貸款、服務保障等全方位支持創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4.94億元,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37.25萬元,直接扶持個人創業6836人,帶動就業4.38萬人。
“我們將持續優化‘5+2就業之家’平臺功能,開展‘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等就業服務活動,同時深化校企合作,組織‘名企進校園’‘崗位直通車’等活動,加大力度穩崗位、擴容量,保重點、育產業,促創業、提質量,兜底線、控失業,以更精準的服務護航企業與人才‘雙向奔赴’,全力以赴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