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5日電 (記者喬業瓊)今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時令節氣與健康(芒種)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芒種時節人們戶外活動頻繁,應該如何預防蟲類叮咬?被叮咬后,正確的緊急處理步驟是什么?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劉起勇表示,預防叮咬要記住“三要”。第一,外出時要穿淺色長衣、長褲,扎緊袖口和褲口,選擇光滑面料的衣物,可以減少昆蟲的攀爬;第二,裸露皮膚及衣物要噴灑含避蚊胺的驅蟲劑;第三,返回時要仔細檢查全身等衣物等隱蔽部位。
劉起勇提示,在戶外活動時,要盡量避免直接在草叢、灌木、樹蔭下久坐或者躺臥,同時要避免用手直接拍打蟲子,防止蟲子的有毒液體侵入皮膚。
萬一被叮咬后,如何采取緊急處理?劉起勇建議,一要盡快移除蟲子,蜱蟲可以用尖頭鑷子貼近皮膚夾住蜱的頭部,緩慢垂直向上拔出,切勿旋轉或猛拉,以免口器斷裂在皮膚內。情況允許時,最好請求醫生幫助處理;二要消毒處理,用酒精或碘伏清潔叮咬部位,避免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隱翅蟲的毒液接觸后,應立即用肥皂水沖洗15分鐘,不要用碘酒,避免刺激加重灼傷;三要密切觀察,如果出現叮咬處發黑、持續發燒、皮膚出現紅腫、皮疹等癥狀,要立即就醫。
對于“涂抹香油或酒精讓蜱蟲自行脫落”的說法,劉起勇表示沒有科學依據。
“刺激蜱蟲會使其加速分泌唾液,增加被蜱蟲攜帶病原體感染的風險;蜱蟲被刺激后會收縮身體,有可能出現越來越緊的情況,甚至導致口器斷裂并殘留在皮膚內,引起局部炎癥、感染等?!眲⑵鹩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