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群能 本報記者 蔡霞
春日的鄱陽湖畔,清波蕩漾,白鷺翩躚。在余干縣康山大堤江豚灣,“微笑天使”江豚頻頻躍出水面,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今年初,鄱陽湖上饒湖區傳來捷報:總磷平均濃度從2021年的0.067mg/L降至2024年的0.053mg/L,改善率為20.89%,連續3年刷新歷史紀錄。這看似微小的數值變化背后,是一場智慧監管、精準發力的生態治理攻堅戰。
黨政統籌,構建治磷“一盤棋”
曾幾何時,這片水域飽受總磷超標困擾?!耙郧昂洺7褐突ǎ萆橡ぶ粚泳G藻。這幾年總磷治理成效明顯,現在我們是真正的‘魚米之鄉’。”余干縣康山鄉山頭村村民涂相鋒說。
總磷超標背后是復雜的污染矩陣:沿湖入河排污口攜帶農業面源污染,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不規范,精養魚塘排放氮磷……
面對困局,市委、市政府將總磷治理納入黨政“一把手”工程。全市12個縣(市、區)簽訂了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出臺《總磷污染控制與削減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2-2030)》,明確“五源共治”路徑,構建“控源—截污—修復”三位一體治理體系。
“總磷治理不是環保部門‘獨角戲’,而是全民參與的‘協奏曲’。我們組織湖區鄉鎮每季度召開一次現場會或座談會,對水源保護進行部署落實?!鄙橡埵猩鷳B環境局黨組成員黃宇點開手機“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工作群,一張張巡查照片、一條條視頻映入眼簾,護水動態直通決策層。
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超40億元,實施25個重點項目,將“九龍治水”變為“全域聯動”;建立“周調度、月通報、季研判、年考核”工作機制,形成“高位推動、部門協同、縣區聯動”的攻堅格局。
靶向施策,打出治磷“組合拳”
“我們委托省環科規劃院實施水生態安全調查與評估,以及水生態考核遙感指標監測摸底調查,全面摸清了鄱陽湖上饒湖區生態底數?!秉S宇指著兩本厚厚的項目報告說。
在科研機構支持下,我市開展總磷源解析研究,精準鎖定污染源頭。針對工業、農業和生活污染貢獻率差異,實施“一企一管”排污改造和農業面源污染分類治理。
在余干縣大明湖畔,“豬—沼—果”生態循環體系正高效運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9.06%。這是上饒農業治磷的縮影。幾年來,全市拆除濱湖區域不達標養豬場1247家,對1.4萬畝水產養殖實施“人放天養”。同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促進化肥農藥利用率提升至42%。
在污水處理方面,全市11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完成一級A提標改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100%。
在生態修復領域,我市同步推進濱湖防護林、農田林網建設,信江源頭涵養林覆蓋率提升至85%,退化濕地修復面積達3萬畝;插旗洲候鳥棲息地通過生態補水、植被恢復,已成為白鶴、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的“五星級驛站”。
我市還構建起“陸水統籌、河湖共治”的立體防控網:排查288家涉磷企業,對188個入河排污口進行監測、溯源,湖區底泥清淤面積超161萬平方米……“總磷治理不能‘就水論水’,必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鄙橡埵猩鷳B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負責人劉宇鳴強調。
科技賦能,織密監管“一張網”
“停船!接受檢查!”深夜2點,漁政執法艇的探照燈劃破黑暗,一艘涉嫌偷捕的民船被截獲。近日,江西首個以“漁鳥”命名的康墾鄱陽湖漁鳥生態保護派出所聯合多部門開展“零點行動”,在智能監控系統下,該民船的違法軌跡被精準鎖定。
這套系統依托雷達、AIS系統(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構建起水陸空立體監管網。所長鄭錦輕點鼠標,無人機巡航畫面實時傳回,“過去靠人海戰術,現在有了‘電子眼’‘順風耳’后,2024年非法捕撈同比下降82%?!?/p>
在鄱陽湖白沙洲斷面,微型水質自動監測站動態更新總磷、氨氮等9項指標數據。“以前是人工采樣,現在數據每4小時更新一次,異常情況可即時預警。”鄱陽生態環境局局長沈德春介紹。
船舶污染治理同樣插上“智慧翅膀”。251艘運輸船舶安裝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和油水分離器,污染物接收轉運全程通過“船E行”APP追蹤。兩處接收站累計處理污染物2172單,實現“接收—轉運—處置”閉環管理。
“全市污染源在線監控平臺結合走航監測和微型水站,形成‘在線監測+人工核驗’水質監測模式?!鄙橡埵猩鷳B環境局監測科科長呂鳳麟說。
經過幾年的攻堅治理,工作成效在生物多樣性恢復中得到印證:鄱陽湖上饒湖區江豚數量最高達到200多頭,觀測頻次增加37%,越冬白鶴數量突破4000只……
“守住鄱陽湖一湖清水,是使命更是責任?!鄙橡埵猩鷳B環境局局長程文表示,“2025年,我們力爭上饒湖區總磷濃度再降6%,圓滿完成鄱陽湖上饒湖區水質達標的任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