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訊 在萬物生長的春天,踏入萬年縣汪家鄉新建村的田間,映入眼簾的是成片排列得整整齊齊的育苗大棚。大棚里,辣椒、西瓜、茄子等秧苗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曾經這里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普通村莊,如今卻搖身一變,通過發展多元化秧苗培育產業,構建了一條涵蓋50余個品種的特色秧苗經濟帶。這一轉變,不僅讓這片土地重煥生機,更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戶均增收超5萬元,成功蹚出一條“育秧苗、興產業、促共富”的鄉村振興嶄新道路。
沿著206國道的主干道前行,一幅熱鬧非凡的景象躍入眼簾。數百米長的馬路兩旁,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各色秧苗攤位,宛如一條獨特的風景線,引得過往車輛紛紛駐足。正在整理秧苗的村民曹大叔滿臉笑意地說:“我家今年培育了8個西瓜新品種秧苗,還沒到上市高峰期,就已經銷售一空。我現在正忙著補育秧苗呢!”據汪家鄉新建村黨支部書記曹中金介紹,每年3至5月是銷售旺季,這個“秧苗市場”日均接待秧苗購買者超200人,交易最火爆時,單日交易額可達數萬元。曾經206國道旁的平凡路邊市場,如今已華麗轉身,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走廊”,讓村民在家門口就種下了致富的希望。
走進新建村曹大姐家中,看到的是一片忙碌景象,大家忙著幫秧苗打包、裝車。還有一些來晚的采購商,仍在現場耐心挑選秧苗。曹大姐家主要做秧苗批發,憑借優質的秧苗,吸引了來自萬年、樂平、鄱陽、余干等地的大批采購商。一位來自余干的采購商稱贊道:“他們家育的秧苗質量特別好,我基本每年都來這兒批發。你瞧,今天我又裝了滿滿一大車?!辈艽蠼銊t坦言,這種批發模式一舉兩得,既解決了村里散戶銷售的難題,又通過集中訂單增強了議價能力,大幅提升了經濟收益。
“秧苗經濟已成為我們村的‘綠色銀行’?!蓖艏亦l新建村黨支部書記曹中金說。下一步,汪家鄉新建村計劃推動成立產業合作社,建設標準化育苗示范基地,并積極拓展電商直播等新興銷售渠道,讓更多農戶能夠共享產業增值帶來的紅利。 (曹智琴 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