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方子健報道:“這里有優良的研發環境和堅實的產業基礎,有看得見的技術落地場景,更有被尊重的價值認同?!比涨?,江西省光學檢驗中心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施學良博士感慨道。該中心位于上饒經開區,吸引了中南大學、復旦大學等頂尖團隊落地多個前沿項目,形成“以才引才”的鏈式效應,構建起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生態閉環。
近年來,全市上下緊扣中心大局,創新思路、積極作為,全力打造人才“強磁場”,培育發展“新動能”。我市不斷擴大對接融入長三角“人才朋友圈”,在上海市松江區打造全省首家市級政府主導型科創飛地——上饒科創(人才)中心,將長三角的人才和科技創新資源為上饒所用,真正實現“研發孵化在上海、轉移轉化在上饒”。各地立足實際,下真功、出硬招,不斷打開人才工作對接融入長三角新局面。玉山縣深化跨省邊際協作,與浙江常山、江山簽訂邊際合作協議,推動人才、科技、產業等領域深化合作;鉛山縣在寧波大學建立人才飛地,引進趙玉芬院士,成立在鉛院士工作站;弋陽縣通過康恩貝杭州人才飛地,引進認定省級高層次人才3名。
市人社局累計組織488家單位開展“智匯全球 才聚上饒”赴外引才系列活動,廣豐區實施千名專家教授回鄉服務、千名鄉友能人回鄉創業“雙千工程”,婺源縣在各高??蒲性核_展人才政策推介和產學研對接活動……全市上下扎實開展“書記部長進校園”和“雙招雙引”等活動,積極推薦人才納入“贛鄱英才計劃”“贛鄱俊才支持計劃”,引進了一大批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
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全市各地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加快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萬年縣圍繞產業發展積極引才,舉辦半導體產業研討會,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為半導體產業把脈問診,與上饒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萬年實驗室”;余干縣聚焦汽摩配產業集群發展,與南昌工學院開展產教融合、人才項目、實習就業基地建設等方面合作,培養了一批實用型技能人才;鄱陽縣深入實施“人才強農”行動,建立“平臺+人才+項目+產業”運行機制,推進科研院所成果在鄱陽轉化。
為暢通人才服務通道,各地各單位不斷強化人才保障措施,優化人才服務,推動全社會尊才愛才氛圍更加濃厚。信州區建立“人才服務一件事”聯辦機制,對接服務300余名優秀人才;德興市人才金融服務中心探索設立“三專服務”(人才金融服務專柜、人才金融服務專員、人才金融專屬VIP服務)、打造“三一機制”(一才一檔、一才一卡、一才一策),為人才提供多元化、專業化、精準化的創新創業金融服務;廣信區依托望仙谷景區熱度,通過人才帶動人才、人才引進人才,累計吸引460余名本科以上人才來饒創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