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 黃超 葉傳增 通訊員 王冬
鄱陽湖東南岸,江西萬年縣,自古就是水稻產區。這里的仙人洞遺址,發現了距今1.2萬年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今年,當地早稻種植面積約24萬畝。
一大早,程忠仁扛著鋤頭,來到深翻后的田里灌水,等著從縣城趕來的李新慶。一個是裴梅鎮荷橋村的種糧大戶,一個是山東魯花萬年米業公司的水稻種植技術指導員。這是去年下單訂購的一片早稻水田。
“程老弟,我來了!”看見忙碌的程忠仁,李新慶遠遠地打招呼,北方人嗓門渾厚,“沒記錯的話,去年在你這里收的早晚稻,加起來3萬多斤?”
“不止,差不多快4萬斤了?!背讨胰市呛堑鼗卮穑澳嘀笇?,今年破個5萬斤。”
“要得,要得。”
種好一顆稻,收好一粒米。李新慶和程忠仁立下春耕之約。早稻秧苗如何培育?栽種要注意什么?從源頭上指導技術,把好訂單糧的品質關。
丘陵地帶的早稻田,想把畝產提上去,前期工序一道不能馬虎。
第一次稻田深翻后,有些老鄉圖方便,放點水進去就不管了,沒有灌深水、沒有保深水7—10天。這樣一來,耕漚滅螟的效果會受影響。
“上面幾塊田水灌得挺滿,這塊應該沒灌到位吧。”李新慶下到地里,捏了一團干土,“別看就這尖尖上的土,水沒淹沒到,以后防蟲成本就高。多留心!”
“還是專家厲害,一上手就看出了毛病。”程忠仁聽得仔細,“傍晚我就把水灌滿?!彪x開前,他倆約好,找時間在育秧基地碰頭。
春雨潤萬物。沒過幾天,早稻秧苗培育基地,綠油油的秧苗嫩芽一盤盤整齊排列。
“這苗咋樣?還滿意嗎?”李新慶喊上鎮上的老農技員徐贊章,把程忠仁叫到了基地。
“一株壞苗都沒有,株株壯實。用了啥辦法?”程忠仁蹲在秧苗前,好奇地問。
“這都是徐師傅的建議,苗床土消了毒,育秧基質土氮磷鉀的配比也做了優化,種子受肥就比較均勻?!崩钚聭c向身旁的徐贊章豎起大拇指。
“過獎了。咱們多關注天氣預報,我每天也會在微信群發信息?!毙熨澱屡牧伺某讨胰始珙^說,“有什么不懂的隨時打我電話?!?/p>
…………
春意漸濃,農時催人。程忠仁的100多畝早稻,迎來栽播的好日子?!伴_秧栽禾喲!”清脆的吆喝聲在田野里回蕩。
“萬年山好水好,米也好?!崩钚聭c信心滿滿,“從種子下泥,到收糧進倉,每道程序都必須對得起‘水稻的故鄉’?!保〒?025年3月17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