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萬曦亮 記者龔俊慧報道: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力量之源,是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力量。近年來,我市圍繞紅色宣講、紅色研究、紅色教育、紅色文旅,打造“可愛的中國”紅色IP,大力營造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濃厚氛圍,激勵和動員全市黨員干部群眾,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奮力開拓進取,切實凝聚起團結奮斗的強大合力。
宣講品牌“出圈”,打造“可愛的中國”紅色宣講IP,讓紅色精神深入人心。依托方志敏革命精神這一核心資源,我市打造“可愛的中國”市級宣講示范團,創新構建“內容+隊伍+平臺”三融合的“立體宣講矩陣”。2024年,“可愛的中國”宣講團以“行走的思政課”形式走進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30余所高校及南昌12所中學。并面向全市2萬名大中專新生開展27場“全覆蓋”宣講,線上觀看人次達4051.9萬,讓青春信仰與紅色血脈同頻共振。去年,我市報送的《“可愛的中國”宣講團:打造新時代紅色宣講新IP》入選全國基層思政工作優秀案例,為江西省唯一獲評案例。
學術研究“筑基”,打造“可愛的中國”紅色研究IP,為紅色傳承注入新動能。我市堅持內外聯動,深化上饒紅色文化研究闡釋,聯合北京大學舉辦“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百年紅色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匯聚來自中央黨校、清華大學等高校的40余位頂尖學者共研上饒紅色文化。編纂《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軍事建設》等學術專著,協助央視拍攝《國家榮光——方志敏》《山河無忘你的名字——方志敏》等專題片,推動紅色資源轉化為學術成果。同時,依托江西方志敏干部學院、市方志敏研究會平臺,開展“紀念方志敏誕辰125周年暨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成立90周年”主題紀念活動等,大力弘揚英烈事跡和革命精神。
教育實踐“鑄魂”,打造“可愛的中國”紅色教育IP,培育新時代紅色傳人。構建“課堂+基地+活動”紅色育人體系,全市1865所中小學73.6萬名學生通過“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做紅色少年”系列活動厚植家國情懷。打造校園紅色教育陣地,把紅色基因傳承作為“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大中小學建設“方志敏班”“方志敏先鋒隊”,創建省級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73所、市級28所,讓紅色種子在校園生根發芽。開拓紅色研學基地,開發了一批研學精品路線,全市近九成學生以“聽+觀+說+讀+唱+寫”的形式,參加了“我和我的祖國”“追尋紅色足跡”等主題研學活動。
文旅融合“煥新”,打造“可愛的中國”紅色文旅IP,繪就紅色發展新圖景。實施零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程,推進了皖浙贛紅軍獨立團成立舊址、北上抗日先遣隊戰斗舊址修繕,持續推進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群、贛東北蘇維埃政府舊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數字展館建設,增強移動客戶端“云游”紅色場館的體驗感、互動性。文藝創作領域同樣碩果累累,電視劇《大道薪火》入圍飛天獎,《可愛的中國——上饒紅色組歌》以藝術形式再現革命歷史,推動紅色文化從歷史走進當代生活。同時,推出了33條鄉村紅色旅游線路,讓紅色遺址成為紅色教育的“活教材”。
傳承紅色基因既是政治責任,更是發展機遇。我市還將深入挖掘“可愛的中國”IP內涵,將紅色資源轉化為推動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力量,為建設制造強市、打造區域中心凝聚不竭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