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群能 本報記者 蔡霞
在贛東北綿延的群山間,上饒大坳水庫如同一顆鑲嵌在翡翠屏風上的明珠。這座總庫容2.76億立方米、承載著100萬人口飲水安全的“高峽平湖”,以其連續37個月穩定保持國家I類水標準的驕人成績,成為我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的“標桿”。近日,記者來到大坳水庫,探尋其背后的生態治理“密碼”。
“空天地水”構建“數智防線”
在大坳水資源指揮中心,一套先進的一體化智能監管LED大屏實時更新著水質數據。溶解氧、pH值、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等9項指標以三維柱狀圖形式躍然屏上,任何細微波動都會觸發預警系統。“我們的監測網絡就像給水庫裝上了‘掃描儀’?!痹撝行沫h境工程師黃康華輕點鼠標,調出三維溯源模型,“通過無人機自動巡航系統、自動報警聯動語音播報系統和監控攝像頭立體聯動,我們現在不僅能監測水質,還能精準定位污染源?!?/p>
據介紹,該系統集成13臺紅外熱成像設備、8臺智能球機及70處監控設備,實現全時段、全空間動態監管。近年來,這套智能化監控系統每年讓200余起垂釣、游泳等違規行為無處遁形。
“制度創新”打造“上饒樣本”
2019年,我市頒布實施《上饒市大坳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這是全省第一部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讓大坳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工作步入法治化、規范化的新軌道。這部“護水寶典”通過建立三級保護區、實施生態補償、嚴控工業準入等6章51條細則,構建起剛性約束機制。
“我們創新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鄙橡埵猩鷳B環境局黨組成員黃宇向記者展示了生態補償資金使用臺賬,“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橫向補償等方式,累計投入2.14億元,撬動社會資本形成‘1+X’補償模式?!边@筆資金已建成102座污水處理終端,鋪設了8.6萬米污水管網,如同毛細血管般延伸至每個村落,讓庫區100%行政村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
同時,制定《大坳水庫庫區鄉鎮黨委、政府履行飲用水源保護職責情況年度考核辦法》,并將考核結果作為鄉鎮領導班子年度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生態優先”繪就“山水藍圖”
站在觀景臺遠眺,85%的植被覆蓋率讓庫區宛如綠色翡翠。近年來,上饒市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鄉村,實施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三水”協同治理。
“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建立生態護林員制度,實現網格化管護,庫區生態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贝筵晁Y源保護中心副主任胡主良介紹,如今的庫區周邊已建成7處濕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一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江西省第一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等榮譽紛至沓來。
“我們通過把宣傳手冊送上門貼上墻、進校園入商超等措施,形成‘人水和諧’的社會氛圍。”庫區所在地、廣信區五府山鎮副鎮長周炳友說,“現在村里人連小孩都知道洗衣用要無磷洗滌劑?!睋y計,庫區群眾護水知曉率達95%,參與環保志愿服務活動超萬人次。
夕陽西下,白鷺掠過水面,激起層層碧波。大坳水庫的實踐證明:守護好一泓清水,不僅需要科技賦能與制度創新,更要實施生態優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明圖景,這正是其連續37個月保持I類水質的深層密碼。
未來,這座集防洪、灌溉、供水、發電、生態于一體的多功能水庫,將不斷完善豐富綠色發展的“上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