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個月社會融資規模較快增長——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保持較強力度
3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20.52萬億元,同比增長7%;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17.29萬億元,同比增長8.2%;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1.78萬億元,同比增長7.3%??傮w來看,金融總量繼續保持合理增長,體現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
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保持較快增長,對實體經濟支持有力有效。
政府債券加速發行是支撐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暗胤秸畟l行節奏明顯加快。其中,用于化解地方債務的置換債券發行近800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比今年1月份發行量高出6000億元以上?!敝袊裆y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
企業債券凈融資較快增長也對社會融資規模形成一定支撐。去年下半年以來,債券市場利率總體處于低位,企業抓住時機加大債券融資力度。有市場機構調研發現,東部地區一家化工企業發行的10年期公司債利率從去年3月份的3.15%下降至今年2月份的2.4%,累計降低0.75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財務負擔。
還原專項債置換影響后,貸款增速仍然不低。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分析,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快發行后,短期融資平臺可能會償還一部分銀行貸款,體現為存量貸款數據的減少。不過,這只是資金結構的轉換,實體經濟獲得的融資支持沒有減少。同時,專項債置換融資平臺貸款也有助于各地紓困資金鏈條、減輕經濟包袱,支持地方騰出更多資金用于保障民生、支持創新等,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能。
有機構測算,還原地方專項債置換因素影響,2月份新增貸款可能增加2000億元左右。前2個月,共發行約1萬億元置換債券,其中2月份發行近8000億元。溫彬表示,隨著置換債券加快發行,融資平臺等主體用發債資金歸還銀行貸款的情況將有所增多,短期內可能會影響信貸總量。
平滑信貸增長也有助于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業內人士表示,開年信貸增長穩一些更符合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特點。近10年來,前2個月累計新增貸款約占全年新增貸款的20%至30%,即便不考慮還原因素,今年同期增量也符合歷史平均水平。
春節效應也是影響2月份信貸數據的重要因素。從歷史上看,春節所在的2月份,貸款前移或后擺的情況較為明顯,今年2月份貸款增量屬于歷史較高水平。業內人士表示,剔除春節因素對貸款數據的影響,需要將前2個月貸款增量合并看待,從這個角度觀察,今年以來貸款投放在去年高基數上實現了較快增長。專家表示,2月份歷來是貸款小月,從今年貸款數據看,當月貸款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對實體經濟保持較強支持力度。
貨幣信貸調控應對未來不確定性仍有空間。面對宏觀環境尤其是外部環境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人民銀行已多次表態,預留了充足的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會與內外部形勢相適配,因勢而動,強化逆周期調節,推動總量增長保持平穩較好勢頭。(記者 姚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