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訊 在萬年縣萬年貢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化加工車間,5條智能化精米包裝產線“不知疲憊”地運轉,精準完成每一道工序,稻米一袋袋地從產線的一頭運往末端。數字化智能監測室內,各產線的運行狀態及生產數據不停地閃爍著,整個生產流程實現無人化、自動化。
此前,萬年貢集團通過產線調整、技術更新,搭建數字化智能管理系統,打通各生產流程。如今,稻谷烘干、輕碾、篩選、分離、拋光等流程“一氣呵成”,生產車間幾乎邁入“黑燈時代”。
“過去稻米加工要人工甄別,費時費力,常出現判斷失誤情況?!比f年貢集團行政部部長邱小華介紹,數字化改造提升后,產線自動完成稻米加工全流程。標準化的生產工藝不僅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稻米質量也提高了幾個“段位”?!皬娜雮}到包裝,你都見不到稻米長啥樣!”邱小華打趣地說。
去年7月,萬年縣出臺《萬年縣關于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方案(2024-2025)》《萬年縣關于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措施》,投入1800萬元推動企業數智化改造,計劃打造一批“數字領航”“小燈塔”“數智工廠”標桿企業。傳統企業借“數”涅槃,新興產業乘“數”而上。
1958年成立的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萬年水泥廠是萬年縣打造的一家“數智工廠”標桿企業。這幾年,萬年水泥廠借助“數改”的“東風”,老企業煥發“新芽”。
在萬年水泥廠廠區,林木蔥蔥;生產車間內,粉塵遁形,噪音不聞。中控室內的工業互聯網大屏上,生產、加工、維修等實時生產情況一目了然。曾經的“臟噪”企業,變成了萬年縣綠色低碳發展的新生力量。
在萬年水泥廠工作了20多年的生產部技術管理副主任周學民介紹,過去,水泥廠以人工操作DCS控制為主,以至于技術參數不穩、產品質量偏差大、原材料消耗大等問題凸顯;如今,萬年水泥廠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搭建了智能工廠集成平臺,實現從水泥生產到發運各個環節的融合與信息互通。
與萬年水泥廠“數改”之路不同的是,江西萬年芯微電子有限公司依托一顆“芯片”奔赴向“新”。日前,作為國家專精特新企業的萬年芯取得一項超高真空微腔體專利。這是公司推進數字化改造后取得的又一成果。
2021年,萬年芯開始搭建生產流程、動態監測等數字系統,布局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隨著數字化信息系統聯通各部門、企業微信,萬年芯的智能管理得到進一步優化。目前,信息系統平臺已覆蓋采購、銷售、庫存、工程、財務等幾乎所有的企業內部業務、管理流程。
“掌中一屏隨時了解車間生產動態,數字化信息系統讓我們的采購到貨及時率從86.87%提升到95.88%,訂單交貨周期從56天縮短到35天?!比f年芯董事長艾育林分析道,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和大模型算法實現數據信息實時共享和協同工作,公司自動優化企業運營流程,人工操作和失誤減少,業務得到快速增長,內部運營管理實現質的飛躍。
隨著萬年縣進一步推進“數轉智改”工作,以萬年貢集團、萬年青、萬年芯等為代表的129家規上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截至目前,已有92家L1級—L2級企業上云上平臺,79家L3級以上企業正陸續進行改造。
(沈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