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位于國家4A級景區玉山縣七里街的硯雕一條街,一件件工藝精美的羅紋硯雕作品令人不時駐足細品;被稱作千年科舉考試“活化石”的玉山考棚,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探秘;中式臺球國際職業聯賽等大型賽事頻頻舉辦,讓更多人領略到了人文之美……近年來,玉山縣大力實施文化強縣戰略,深入挖掘文化內涵,不斷完善產品供給,持續做強文化產業,加快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該縣先后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等稱號,并九獲“浙商最佳投資目的地”稱號。
保護傳承、賡續文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玉山縣人文厚重、遺存豐富,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博士縣”“方志敏清貧故事發生地”。近年來,該縣統籌安排文物保護資金1200余萬元,著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革命遺址等系統性保護。成立歷史文化研究會,編纂出版《玉山縣革命老區發展史》一書,深入推進閩浙皖贛紅色文化交流合作,不斷豐富文化內涵。積極傳承弘揚玉山班演藝、玉山提線木偶戲、樟村板燈等非遺技藝,并以汪應辰、黃家駟等歷史人物為題材創作微電影和舞臺劇,加強對歷史文化、名人資源的挖掘和宣傳。同時,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成立贛東采茶歌舞藝術保護中心,以搶救、振興地方瀕危劇種贛東采茶戲為重心,挖掘整理《李仕休妻》《賣花線》等傳統經典劇目,推出《看花燈》《吃在玉山》等一批新創劇目。大力開展“贛劇進校園”活動,搭建“故事里的贛劇”“墨味里的贛劇”“童聲里的贛劇”“韻動里的贛劇”等課程架構,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進孩子們心中。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玉山縣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城市書房等為載體,著力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持續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生活圈”,助力城鄉居民享受閱讀之樂。目前,該縣已擁有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各1個,以及綜合文化站16個、村級農家書屋182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29個。同時,聚焦以文化人,該縣積極推進“黨建+幸福小區”建設,組織開展“文藝人才百千行”文明實踐結對共建、“好人宣講‘聲’入人心”巡回宣講、“時代新風進萬家”移風易俗文藝巡演等活動,連續39年堅持與浙江常山、江山共同舉辦浙贛邊際“三山”文化藝術展演活動,為群眾送上一場場文化大餐。今年以來,該縣累計開展公益演出、公益電影放映等文化服務活動2300余場次,觀看群眾超40萬人次。
融合發展、以文興業,持續發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IP。玉山縣堅持文體旅商深度融合發展,大力弘揚臺球文化、點亮臺球經濟,先后建成國際臺球學院和世界臺球博物館等,舉辦6屆中式臺球世錦賽、5屆斯諾克世界公開賽和4場中式臺球國際職業聯賽分站賽,持續擦亮“世界臺球城”的城市品牌IP,成為全國最大的臺球桌板材生產基地,產品出口英國、意大利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超15億元。同時,立足做大做強“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羅紋硯之鄉”品牌,該縣加快構建“專業人才+生態產業+電商”運作模式,已初步形成集設計研發、加工銷售和品牌推廣等于一體的羅紋硯產業體系,年產值達3億元,帶動3000余人創業就業。目前,玉山縣規上文化產業企業達32家,1至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41億元。(張弛 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