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光學到光電,有著50年歷史的上饒光學產業迎來新生——
“老產業”跑進新賽道
江西微視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在質檢醫用內窺鏡產品。
策劃/陳華英 徐小江 常新 統籌/蔡文逸 查九星 錢怡 文/上饒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蔡文逸 圖/上饒市融媒體中心首席記者 徐斌
光學,是上饒經開區的一張亮麗名片。自龍頭企業鳳凰光學建廠以來,已有近50年的歷史。這里匯集了240余家光學企業,年加工鏡片產能達14億片,產量占全球50%份額,是世界最大的光學鏡片生產基地。
然而,榮譽背后是產業發展的沉淀,期盼背后是產業發展的突圍。一改過去低端代工的光學鏡片冷加工,上饒光學產業正向光電新賽道馳騁。隨著VR/AR、自動駕駛、智能監控等新技術的不斷更迭,從光學到光電,從做大到做強,從做強到做精,“老產業”煥發出了“新活力”。
打破歐美壟斷,內窺鏡在這里實現90%自主生產
從光學器件代工起家,到深耕醫用內窺鏡領域,這是江西微視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的選擇,也是“逆襲”的開始。
2020年,微視光學脫胎于江西超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超聯光電是一家以光學球面鏡頭鏡片加工為主、光學棱鏡為輔的光學冷加工專業制造企業,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手機VR及安防監控等領域,2023年實現企業產值超4億元,產品銷售實現國內國際兩旺。
“從上游到下游,從鏡片加工到鏡頭研發,從供應端到市場端,我們看到了新技術為光學產業高質量發展傾注了新的動能?!蔽⒁暪鈱W聯合創始人公鵬飛告訴記者,經過一年的調研,該團隊發現光學在醫療行業的應用上技術壁壘較高,尤其是醫療內窺鏡數十年來一直受制于歐美壟斷。“看得見的發展是微創手術在臨床可行性上的迭代,進得去的技術是多年的光學鏡片生產基礎在醫療微型器械上的應用?!?/p>
于是,聚焦新賽道做大做強,專注細分領域做專做精成為了微視光學的轉型升級路徑。如何解決內窺鏡頭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密封不進水?如何增強鏡頭粘合性讓強度更高?一系列問題擺在了微視研發團隊面前。該公司先后投入近4000萬元研發資金,與陜西黃河集團、西安光電研究所合作,歷時一年多時間,這些技術難題終于取得突破,實現了國內唯一、全球唯四的可生產出使用耐溫135攝氏度、耐壓2個標準大氣壓的醫療內窺鏡企業,結束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內窺鏡高端市場由奧林巴斯、賓得等海外巨頭把持的局面,將國產內窺鏡市場占有率從3%拉升至30%。
內窺鏡實現國產替代,生動詮釋了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拔覀冇盟{寶石增強鏡片強度,用鍍黃金增強粘合性,玻璃制造、棱鏡制造、金屬件、注塑件等全都由上饒經開區的區內企業供應?!惫i飛告訴記者,該公司生產的內窺鏡最粗可達10毫米,最細可做到2.7毫米,與歐美一致,真正做到了國產替代,并實現了在上饒經開區90%自主生產。
記者了解到,自2022年投產以來,該公司銷售額每年呈現50%增長態勢,2023年實現銷售額3000萬元,利潤超1000萬元,并計劃成立海外銷售公司,在全球布局銷售網點?!斑@個月,我們將迎來一波海外客戶的考察,將來有望在外貿上取得新的突破?!闭雇磥?,公鵬飛信心十足。
制定團體標準,走出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之路
今年2月,一則好消息傳來:位于上饒經開區的江西省光學鏡頭鏡片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參與制定的首個團體標準獲批,從側面證明了在科創氛圍日趨濃厚的上饒,光學產業的實力與日俱增。
“標準自己定,才有話語權?!比虆⑴c標準制定的施學良是江西省光學鏡頭鏡片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特別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他告訴記者,從立項到獲批,桌面視遠式電子顯示設備的標準制定歷時1年,涉及11項定義和近20項技術參數,不少指標都等于或高于對應的國家標準?!霸诟咝录夹g領域,一個技術標準往往決定一個行業的技術路線?!?/p>
從過去從事光學鏡片冷加工的產業鏈前端到現在覆蓋元器件和光電整機生產的產業維度,上饒經開區光學“老產業”正煥發“新活力”。
走進江西德成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組立、裝調、測試等各條生產線有序運行,穿著全套防塵服的員工正在一個個精密儀器前認真操作?!白匀ツ?0月垂直起量以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銷售額已經突破千萬元?!惫矩撠熑肆_岱指著一個黑色顯示器介紹:“這就是我們的核心產品遠像光屏,是一款護眼‘黑科技’,通過數字成像和光學自由曲面技術,在30CM的顯示器內,可投射出3米-5米之外60寸-100寸的高清虛像?!?/p>
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西德成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北京耐德佳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獲得了最新科研成果的支持,所生產的遠像光屏產品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隨著未來產線的進一步擴大,能夠為更多青少年提供視力防護產品。
今年年初,上饒市委五屆五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抓科技創新,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堅持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各類創新資源、要素、服務向企業聚集。上饒經開區光學產業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聚焦光學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要素加速聚集,充分發揮光學檢驗中心的作用,進一步打破科技鏈與產業鏈轉化的“堵點”,堅持守正創新,圍繞“光機電一體化發展”,推動傳統產業煥新升級,致力于打造全國有特色的光電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