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瑩 錢雪 本報記者 蔣學華 文/圖
“渾身無力,跟霜打的茄子一樣。今天來看看有什么辦法可以緩解癥狀?!苯眨U山縣江女士因感染甲流來到廣信區中醫院診治。最近,流感高發,許多人陸陸續續出現咽喉痛、咳嗽、發熱等癥狀,其中甲流患者占了很大一部分,如何運用中醫藥預防和治療甲流呢?為此,記者一行前往廣信區中醫院采訪。
12月7日上午,記者在廣信區中醫院門診大樓二樓,看到主任中醫師曾建芳的門診室患者眾多。辦公桌上《上饒市廣信區中醫院門診日志》登記本上的患者,多數是甲流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曾建芳在休息間歇告訴記者,最近患甲流患者眾多,其次是支原體肺炎感染,患者以老人小孩居多,“一般是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甲流,西醫檢查確診后,服用奧司他韋、阿奇霉素或是羅紅霉素的同時,采取中醫辨證施治。中醫分甲流為內寒、內熱。內寒中醫治療散寒解表。內熱中醫治療清熱解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預防,戴口罩,勤洗手,保暖,少聚集,飲食要清淡?!?/p>
從事臨床中醫40多年的曾建芳介紹說,甲流指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感染甲流后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部分病例可出現高熱,達39—40℃),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顏面潮紅,結膜輕度充血,也可有嘔吐、腹瀉等癥狀?!凹琢鞑《緜魅拘詮?,人群普遍易感,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是高發季節,容易形成季節性流行,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流行性感冒。”曾建芳介紹。
如何運用中醫藥預防和治療甲流呢?曾建芳說,“根據流感在體內的潛伏期、發展期和發病狀態以及人體的體質、年齡等差異對癥下藥,強調以人為本,‘一人一方’。從中醫角度治療甲流而言,佩戴中藥香包也是個挺好的辦法,能讓人的機體吸收芳香之氣,達到避穢、除惡、殺蟲、扶正等功效?!?/p>
在廣信中醫模式展臺上,記者看到中藥香包、中藥磨成粉的小香包、兒童預防感冒藥罐等。負責展臺的醫務人員董荻慧介紹說,兒童預防感冒、成人預防感冒的中藥香包,里面有艾葉、藿香、荊芥、白芷等20多種中藥。還有磨成粉的小香包,可以是裝飾品,掛在車上、房間里,既保健又好看。那么香包是如何預防治療甲流等感冒的?曾建芳介紹說,利用芳香藥物“通經走絡、開穹透骨”作用,通過口鼻黏膜和肌膚毛竅、經絡穴位的吸收,散布于機體,從而發揮增強人體免疫力、防御疾病的作用。
在副主任中醫師胡若虛的就診桌上,記者看到兩個中藥包。胡若虛介紹說,中藥代茶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近些年來,中醫養生越來越普及,養生茶飲因其制作簡單、飲用方便、口感更佳、副作用小等優點,相比于傳統煎煮的中藥湯劑,被更多的人接受,通過中藥代茶飲來養陰潤肺,也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體現。記者在該院門診大樓的人口處,看到有隨時供群眾服用的代茶飲,不時有人前來飲用。胡若虛提醒廣大市民,中藥代茶飲的適用人群很廣,但也要遵循中醫因人、因時、因地的原則,辨證論治。
患甲流的群體主要是老人和小孩,而代茶飲又恰好可以有效預防。為此,廣信區中醫院安排醫務人員上門給老人送代茶飲,共享健康。在廣信區天福康養中心,100多位安享晚年的老人喝著醫務人員現場給他們泡的代茶飲,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來自于廣信區清水鄉的80歲何奶奶高興地告訴記者,來這里3年了,廣信中醫院的醫務人員經常會來送醫送藥,而且根據不同的季節上門服務,我們在這里既快樂又健康。護理部副主任鄭洪波告訴記者,老人抵抗力差,容易患甲流等感冒,給老人有針對性地送醫送藥,幫助老人過一個溫馨健康的冬天。
“醫生,孩子這兩天不舒服,伴有咽痛、咳嗽等癥狀,你看看?!薄按蠓颍依习肿宰蛱扉_始出現發燒、全身酸痛的情況,這是怎么回事?”……近期,部分市民陸續出現咽痛、咳嗽、高熱、頭痛、全身酸痛等癥狀,到醫院就診后大多診斷為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廣信區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柯俊介紹說,廣信區中醫院統籌資源,精心組織專家根據此次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中醫病因病機,結合中醫藥治療經驗和冬季氣候變化特點,推出了呼吸道感染疾病預防中藥方劑和茶飲,效果不錯。
在兒童保健科,護士長助理諶芳正在為一個6歲的孩子進行小兒推拿。孩子的媽媽告訴記者,孩子患上甲流后,經廣信中醫院的醫生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精心治療,康復很快??驴〗榻B說,為有效提高兒童呼吸道感染疾病診療效果,防止重復感染、反復住院而產生耐藥性的問題,兒科結合患兒情況,堅持中西結合治療,突出以中藥治療為主的臨床診療路徑,強化小兒推拿、穴位貼敷、中醫定向透藥療法等患兒與家長更愿意接受的中醫適宜技術的使用,全面提升中醫診療效果。
身體健康重在預防。記者了解到,廣信區中醫院按照“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的“三防”中醫思想,為提升人民群眾對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治意識,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健康教育宣傳攔等傳播媒介,定期開展針對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健康保健知識宣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素養水平。